资本江湖曾经有个传说——永不上市四大家,华为、顺丰、老干妈,还有一个娃哈哈!
如今顺丰早已借壳上市,华为正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娃哈哈上市也有了新消息。
5月27日,娃哈哈集团品牌公关部部长宗馥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娃哈哈上市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举动。
企业大发展离不开资本手段
作为中国最大的饮料生产企业,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早前多次表态“娃哈哈不缺钱也不上市”。2017年宗庆后开始对外松口,“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
5月27日,作为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对娃哈哈上市进行了回应,可以明确看到娃哈哈未来接班人对于上市的想法。
宗馥莉表示,许多人对资本介入有误区,以为是单纯找个合作伙伴或是资金。娃哈哈并没有这两方面的需求。过去30年,娃哈哈已经非常完美地完成了实业的累积,规模上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目前也没有资金需求。希望能够通过实业乘以资本,实现企业飞跃式发展。希望通过资本做一些上下游的结合,更好地推动行业的发展,比如技术、产品创新、模式的开拓。
“如果你不是上市公司,大家对于你的投资会有怀疑。虽然我们也是一个大品牌企业,但别人会觉得上市公司是一个有明确规范流程的公司,会比较放心跟你谈判。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资本融合的过程,在现在的行情和行业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大的发展都是通过资本手段操作的。”
“未来,只有跟资本市场相结合才会走的更远,这是每一家公司都要做的。我也想看看,资本手段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宗馥莉说。
不过,娃哈哈公关部相关人士向中证君表示,公司上市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一切以宗馥莉的采访为准。
5年营收缩水300亿元
“甜甜的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
承包了80后、90后童年的娃哈哈,曾经有非常辉煌的过去。
随着娃哈哈业绩的快速增长,宗庆后身家急剧上升。2010年、2012年、2013年,宗庆后三次问鼎《福布斯》中国内地首富。
娃哈哈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娃哈哈已发展成为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食品饮料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饮料生产企业。在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有80个生产基地、180多家子公司,拥有3万名员工。
2010年娃哈哈步入销售500亿元俱乐部。彼时,宗庆后踌躇满志,放出豪言“再造一个娃哈哈”,要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2013年娃哈哈年销售额达到783亿元,离宗庆后的千亿目标渐行渐近,但却成为公司的一个转折点。
此后娃哈哈销售收入开始连年下滑。公开数据显示,2014–201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28亿元、677亿元、529亿元、456亿元,5年缩水超300亿元。
为扭转业绩颓势,娃哈哈曾尝试多元化转型,并先后进军童装、奶粉、商业地产和白酒领域,但最终效果都不理想。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娃哈哈业绩下滑有很多原因,核心是产品层面没有满足和对接新生代的消费需求。娃哈哈品牌缺乏高大上的调性,而新生代消费者喜欢个性化的产品。娃哈哈多元化布局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治标不治本,没有好的产品、包装,没有个性化的产品,很难打动新生代消费群体。
上市之路不简单
除了娃哈哈松口考虑上市,在资本市场的魔力下,“不上市联盟”早已瓦解。
顺丰控股2017年借壳鼎泰新材登陆A股;2018年7月,深交所调研老干妈,称欢迎企业去深交所上市;2017年11月,在娃哈哈三十周年庆典上,宗庆后表示,上市能加快企业发展,在适当时候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但娃哈哈上市并非一蹴而就,首先要解决员工持股问题。根据IPO相关规定,拟上市公司申请上市的时候,员工持股计划需要进行股东穿透处理,穿透后最终股东人数不超过200人。
娃哈哈从1999年开始试水员工持股计划,到2003年公司已实现全员持股,目前股东人数超过15000名,不符合现行IPO政策。
2018年春节前后,娃哈哈在短时间内清理员工持股,将所有员工的股份按每股2.6元的价格悉数收回,为公司IPO道路肃清障碍。
事实上,早在2017年4月,娃哈哈就曾尝试拥抱资本市场。宗馥莉旗下公司拟以5.07亿元人民币买下中国糖果全部股份,后者系港股上市公司,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借壳上市。
不过,娃哈哈声称此次收购是宗馥莉的个人行为,与集团无关。而且这场收购最后以失败告终。
业内人士指出,总体而言,上市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三方面的帮助:一是通过资本平台,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二是规范企业运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三是提升公司品牌价值,增加知名度。
而对于娃哈哈未来上市之路,朱丹蓬认为,与资本市场对接,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是现代企业成长必经路径。如果宗馥莉接班,上市一定会进入日程。但娃哈哈体量、利润、市场表现,已经不能匹配资本市场的需求,资本市场可能不会青睐一个业绩下滑的企业。娃哈哈要上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张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