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仿生成为科技新宠

  • 发布时间:2016-03-19 00:43:26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王荣

  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谁都讨厌它。可是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已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自动驾驶。

  从自然界获得的灵感,为人类能力提供源动力,科学界称之为仿生。最近,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又称,从象鼻鱼独特的眼睛受到启发,正在模仿这种鱼的视网膜结构,希望开发出一种能自动调节焦距,且能提高人们夜视能力的隐形眼镜。

  目前,仿生应用于各行业,尤以医学界为主。有评论指出,从给予盲人视力到校正更准确的味觉新舌头,仿生技术能复制或复原越来越多身体部位,科学家离能造仿生人类的日子越来越近。

  多样的仿生眼

  象鼻鱼生活在光照度较低的浑水中,却能发现藏在污泥中的捕食者,因为它们独特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看清东西。

  科学家从象鼻鱼获得灵感,这种鱼的视网膜由一系列深杯状结构组成,杯壁能反射光线,有助于聚光,增强它们暗中视物所需的特定波长光。据悉,威斯康辛州大学研究人员正在模仿这种鱼的视网膜结构,希望开发出一种能自动调节焦距,且能提高人们夜视能力的隐形眼镜。

  该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眼镜、普通隐形眼镜和手术虽能提高视力,但会让眼睛的敏感性、看东西的对比度有所下降,且很难在夜间看清东西。他们的想法是设计一种隐形眼镜,能随着一个人自己的角膜和晶状体不断地自动调节,从而恢复他年轻时的视力。

  目前,全世界约10亿人受老花眼影响,由于晶状体老化而看不清近处东西,其中一半没有得到矫正。据研究人员估计,有望在5年到10年内造出临床测试隐形眼镜。江博士说,一旦做出来,它的成本不会比普通隐形眼镜高太多,因为它有巨大市场,可以大量生产,成本不可能是障碍。

  对于眼睛功能的改善还不至于此,哈佛研究所的John Pezari教授正在研发的第二代阿格斯人工视网膜系统,会直接跳过眼睛,透过摄影机传送电子讯号到植入电极里,从而帮助失去部分视网膜功能的患者,但并不适用于先天失明的人。

  据悉,今年,澳大利亚的一个盲人将接受第一个获得完全绕过大部分视觉系统的“仿生眼”。摄像机大约有500个像素点,足以创建一个简单的图像。虽这个分辨率远远比正常眼睛产生的1像素到200万像素图像粗糙得多,但它大致能覆盖产生视力的基本要素。

  仿造人类的日子越来越近

  仿生眼只是医学界在仿生学中的冰山一角。由查尔摩斯工学院、萨尔格林斯卡医院以及医疗器材公司Integrum AB组建的研究团队,近日宣布成功研发世界上第一款直接连接骨头、肌肉和神经的义肢,这款义肢能让患者恢复触觉,相似度和真手一模一样。

  据报道,义肢成功地成为患者身体的一部分。通过手术将仿生神经肌肉介面安装在义肢和真实肌肉之间,从而达到义肢和人体的完美结合。穿戴这款义肢的患者能将一颗鸡蛋把玩手中,也不致把它弄破。

  目前,这款义肢全世界只有两人在使用。2013年首先安装在一名名叫Magnus的患者身上,在经过三年改良后,研究团队认为这款发明将能改变整个义肢学界。研究团队也表示,今年将会开放另外10个名额,未来更多患者将能受惠于这项科技发明。研究者也表示,希望未来这项发明能普及化,如此一来价钱也会相对下降。

  事实上,我们能复制越来越多身体部位。外媒称,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制造出一种“仿生脊髓”,把一个回形针大小的装置植入大脑旁边的血管,这种支架式电极可以记录运动所需的大脑活动,再转变为指令控制轮椅、外骨骼、假肢或电脑。这项研究刊登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首次人体试验将于2017年在皇家墨尔本医院进行。

  研究者的目标是让这种新装置像心脏起搏器一样工作,后者通常不需开胸手术即可植入。研究者称,心脏起搏器其实是典型的仿生装置,它进入血管,待在心脏旁边,终生工作。目前只是设法对大脑做同样的事情。

  仿生技术装置也并不只是为残障人士服务,如今的仿生科技已逐渐开始走进千家万户,逐渐演变为一种享受生活的新方法。

  法国和意大利联合创办的一家医疗技术公司此前宣布,合作开发出一款创新的仿生听觉模块元件。将该模块安装到个人音频装置中,用户就能收获令人震撼的听觉体验,且在控制声音时无需从耳内取下音频装置。在MP3播放器或智能手机等个人音频装置上配备仿生听觉模块后,用户可以根据外部声音条件以电子方式选择“打开”和“关闭”。在噪声太大的环境中,这个功能可全面防止噪声侵扰用户。而在需要与人正常交流时,用户无需取下音频装置,也不必承受耳朵闭塞时讲话引起的不适或巨大噪声引起的耳痛。

  仿生成科技新宠

  仿生技术旨在通过对各种生物系统的功能原理进行研究,最终实现新的技术设计并制造出更好的仪器和机械。眼下,仿生技术已成为科技界“新宠儿”。

  近日,天津大学明东教授课题组研发的人感仿生神经系统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海尔集团的中央空调系统。该技术在国内尚属首例,已获授权两项国家发明专利,通过联合红外双信道的人工视觉感知与人工智能的识别决策,对室内物理空间内人体运动进行定位与判别,无需遥控器实现自动调节,真正做到风随人动、风避人动、人来风至、人走风息,既可以提高空调的舒适度,又可以降低能源消耗。

  日前,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利用电活性聚合物来制作机翼,并利用电脑模型计算出最佳的机翼机构。只需施加电压,薄膜机翼就能在飞行中像蝙蝠翅膀一样收缩伸展。这种新型机翼中没有任何机械部件,更像人造肌肉,能根据所承受的作用力改变形状。

  研究人员将这种薄膜机翼安装在无人机上,无人机在短暂的海面滑翔飞行测试中也取得不错效果。

  无独有偶,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受沙漠甲虫、仙人掌和猪笼草外观的启发设计一款仿生材料。实验发现,甲虫背部单独的几何形状凸块便于凝结水滴,通过详细的理论模型优化,将凸块的几何形状与仙人掌刺的不对称性,以及几乎无摩擦涂层的猪笼草结合设计出新材料,相比其他材料可在更短时间内收集和运输较大水量。这项研究有助于科学家未来开发有效收集水并引导其流到水库的系统。此外,这种方法还能用在工业热交换器上,可显著提高其整体能效。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