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阿里巴巴

  • 发布时间:2015-09-26 00:43:42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波特·埃里斯曼

  或许你认为自己了解阿里巴巴,或许你认为自己了解马云,但很有可能你只是知道故事的中国部分。这本书会完整呈现故事的全部。作为阿里巴巴高层唯一的一位美国人,我在阿里巴巴工作了近8年,亲眼见证了公司从马云的公寓一步一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在这8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马云是我的老板。我也一直跟随着马云,目睹了阿里巴巴的巨大成功,同时也和马云一起亲历了阿里巴巴的起起伏伏。

  从柏林、新德里到新加坡再到纽约,我陪伴马云在世界各地出差。在为阿里巴巴工作的8年里,我见证了阿里巴巴取得的成功和犯下的错误。我离开公司的时候,完整地见证了马云如何从一位英语老师华丽蜕变成为一名眼光卓越的CEO。这一蜕变让很多人都难以置信,甚至包括他本人。这本书将回顾马云的这一华丽蜕变历程。

  能与马云共事,对我来说算是机缘巧合。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对我父母来说,他们很难想象我长大后的某天,会远隔重洋为一位中国老板工作。那时的中国,尚未 改革开放,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中国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国家。中国那时似乎异常遥远,以至在我很小的时候,一天在家里的后院刨坑,我父母会开玩笑地说:“你在干什么呢,是在挖通往中国的地洞吗?”

  第二次接触中国是上世纪70年代,我的父母带我去一家位于家乡的中国餐厅吃饭。我记得我看到了一幅画有桂林山水的水墨画,画中有秀丽的喀斯特地貌,渔夫撑着竹筏泛舟漓江,农夫赶着水牛犁地。我望着这幅画,一边在摸索着使用手中的筷子,一边努力想象在这片陌生而神秘的土地上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我真正决定开始了解中国是在高中时期,那次,母亲带着我和妹妹去中国旅行。我仍记得有一群农民围着我们,盯着看我们的金发。我们无法用语言沟通,也只能相望,微笑,挥挥手,我深感我们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和语言鸿沟。虽然彼此面对面,仍感觉相距遥远。

  1994年,我认为是时候来弥合这一文化鸿沟了,我订了一张飞往北京的机票,开始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技能之后,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中国旅行。在火车上、轮船上、汽车上,我尽量和周围的人多交流,与各地的人交朋友,甚至在贵州一个稻农家的旧木屋里住过。我跋山涉水,终于抵达了桂林。在那里,我儿时见到的水墨画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我迷上了中国,并为所有我遇到的人的善良和热情所倾倒。那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工作,并且亲自参与到这个国家发生的令人激动的变化中来。

  1995年,我25岁,很幸运我有机会能在CCTV(中央电视台)主持《外国人看中国》这档节目。这份工作让我能够有机会在中国旅行,向外国观众介绍中国的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成就。我们曾去过内蒙古大草原采访当地的俄罗斯族,在安徽采访过黄梅戏演员,还去过海南岛特别经济区……在这份工作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能和我的中国同事一起旅行、一起工作和欢笑。我们愿意倾听彼此的故事,了解彼此的文化。这段经历告诉我,在一个中国团队工作要比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工作更有意思,更富挑战性,更能长见识。

  所以5年后,当互联网开始蓬勃兴起时,我为一家名叫阿里巴巴的中国公司工作并不令人意外。我那些在北京工作的美国朋友,绝大部分都在帮助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当我听到马云和他那创建中国第一家世界级互联网公司的梦想时,我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想要迎接这份挑战。毕竟,在那时看来,中国公司走向全球只是个时间问题。为什么不参与到这股新的潮流当中来呢?尽管这听起来有些不够理智。

  在阿里巴巴的8年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商业和创业的经验。我们一路跌跌撞撞,似乎一家百年历史的公司所经历的风雨全都浓缩到了这短短的8年。当我离开阿里巴巴时,我认为无论是学生还是创业者,都能从阿里巴巴的经验中有所收获,因为,阿里巴巴的经验将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富有指导意义的案例。我真心认为,如果你正手捧这本书,你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马云或者通过学习阿里巴巴的经验创建另一个阿里巴巴。写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启发创业者,向读者还原阿里巴巴如何凭借一套简单的价值观和原则取得了成功。我将主要的经验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在阿里巴巴学到的40堂课”中做了总结。

  对我来说,能将我在阿里巴巴的经历与中国读者分享,意义很特别。这是对我多年来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中结识的所有朋友的一种回馈。这本书看似只是一本有关阿里巴巴的书。但是如果你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本关于普通的中国人和普通的美国人,秉持着同样的理想和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工作,创造出伟大成就的故事。

  在书中,我写了很多发生在阿里巴巴外国管理团队和中国本土创始人之间的争执。我同样也写了在公司层面,阿里巴巴与其他一些美国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商战,比如eBay和谷歌。当互联网将中国和美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曾产生过一些误解,我记录这些的目的是特别想让大家知道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经验教训。

  我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虽然有冲突,但阿里巴巴最终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归功于马云和我们在阿里巴巴工作的国际经理能如同朋友般并肩奋斗,并且我们都坚信电子商务将会改变中国,甚至改变世界。企业家精神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它不仅仅能创造财富,还能在不同文化之间搭建友谊的桥梁。最后阿里巴巴取得的成功恰恰也是因为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友谊,而不是那些纠葛和冲突。

  当我在世界各地旅行,讲述我在阿里巴巴期间的故事时,我渐渐意识到,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很多普通的美国民众对中国存在误解,而在中国也同样有许多对美国的误解。希望这本书在消除彼此误解方面能尽些微薄之力。我相信,如果太平洋两岸的年轻人,能像我的阿里巴巴同事和我所做的那样,多花时间相互了解,我们会慢慢认识到,对于未来,我们怀抱着同样的希望与梦想。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