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境外股指期货发展之路

  • 发布时间:2015-09-14 01:30:48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张利静

  截至上周五收盘,三股指期货总成交量为6.47万手。其中,沪深300期指成交2.01万手,持仓4.76万手。上证50期指成交8187手,持仓2.05万手。中证500期指成交6184手,持仓8907手。

  期指的成交持仓比由最高时的35左右下降到目前不到1。对此,期指研究员给出解释——“从前期指交易有资金一天可以做30—40个来回,现在一多半的人都不动了,少数人在交易”。

  股指期货加码管控措施并不是首度出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日本股灾过程中,出现过类似的情景。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跌逾20%,其中道琼斯指数收盘时下跌了508点,由2246.74点狂跌到1738.74点,跌幅达22.6%。这被称为“八七股灾”。市场将矛头指向股指期货,认为这一衍生工具正是罪魁祸首。

  伴随着讨论日益激烈,当时的里根政府组成一个跨学界与业界的调查委员会调查股灾成因,报告结果后来被写入著名的布雷迪报告。布雷迪报告最后指出,现货市场成交与回报缓慢是导致期货贴水的主要原因,股指期货并非带动现货股市下跌的元凶。

  报告建议,芝加哥期货市场与纽约证券现货市场要有统一开市与停市的机制,股指期货与期权市场也应有交叉保证金,以防止现金流不对称的保证金追缴。

  类似的情景在1990年的日本重新上演,日经指数从历史高点回落后,日本舆论集中将股指期货认作股市下跌原因。

  在舆论压力下,1990年8月起,大阪交易所不断提高各种限制措施。最终,日经225股指期货的委托保证金率从最初的9%上升到30%,交易保证金率从最初的6%上升到25%;手续费从原有的万分之4左右的水平大幅上升至万分之8。

  严格的限制措施下,大阪交易所股指期货有时一天只能交易5分钟。而1986年9月“近邻”新加坡交易所抢先日本推出的225指数期货此后成交迅速活跃,一度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股指期货。数年之后,日本金融界关于股指期货的争议逐渐消退。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