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定期开放债基的尴尬

  • 发布时间:2015-08-29 10:30:47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时评

  □本报记者 常仙鹤

  8月以来,多只一年定期开放债基陆续进入申购赎回开放期,由于业绩不是很理想,个别定期开放债基面临清盘的尴尬。事实上,自2013年火热面世以来,定期开放债基这种彼时的创新品种屡遭诟病。究其原因,在于牺牲流动性的同时还无法获得令投资者满意的投资回报。

  业内人士认为,定期开放债基金由于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封闭运作,不必受资金申赎的打扰,表现一般优于普通债基,理论上有存在的必要。但经过几轮洗牌后,部分定期开放债基可能面临转型或清盘局面,未来定期开放式可以作为针对某些细分客户着力发展的品种。

  定期开放债基是封闭式债基的一种形式创新,自2012年开始出现,在普通封闭式基金基础上,定期开放债基封闭周期设计的概念。定期开放债基首先会设置一个运作周期,在运作周期内,除受限开放期以外的期间,封闭运作不接受申赎,每个运作周期结束后进入自由开放期,在自由开放期内,可以接收申赎。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共有160只定期开放债基(A/B/C份额分开计数),80%以上为1年定期开放,也有少数2年定期开放、1.5年定期开放和半年定期开放。

  国内第一只定期开放债基国联安信心增长成立于2012年2月22日,不过已于2014年7月29日转型为开放式债基。2013年是定期开放债基成立的高峰期,共成立48只(ABC份额合并计数)定期开放债基。2013年新发的债券基金中,采取定期开放运作方式的债基占比高达38%。不过,2014年随着债市行情的演进,定期开放债基在到期打开申购赎回后纷纷遭遇大规模赎回,基民选择“落袋为安”,基金产品存续却成了问题。比如,2014年就有某定期开放债基,因触及清盘线被迫删除基金合同中的敏感条款,2015年7月24日,长盛季季红1年期定期开放债基也发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第二次提示性公告,表示该基金目前已出现触发基金合同终止的情形,经履行相应程序后,该基金合同将终止。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基金业内人士开始反思定期开放基金的产品设计问题。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发布观点表示,定期开放式债基遇冷,既有市场大环境因素,也有其自身原因。在总体环境上,债券型基金风险收益比下降,不足以吸引投资者。就定期开放型债基自身而言,目前的收益优势仍难以抵御其流动性劣势。定期开放型债基由于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封闭运作,不必受资金申赎的打扰,故表现一般优于普通债基,2013年至今,定期开放型债基平均收益要好于开放式纯债类债基。但定期开放型债基的优势有限,年化差距一般只有1到2个百分点,较之于定期开放型债基动辄1年的封闭期而言,这个收益差距吸引力并不强。

  “这与国内投资者结构有关,债市相对股市不是很直观,普通投资者难以跟踪,在市场波动面前难以作出理性判断,一旦基金在某个年度业绩不好就‘用脚投票’。”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说,目前投资者对定期开放债基选择的最主要标准还是看业绩,业绩固然重要,但这也要放在当时的市场大环境下看。

  好买基金认为,在总体大环境不可控情况下,定期开放型债基想要提升自身吸引力,重要的还是在于提升自身资管水平,把握好自身定位,尽可能突出自身的定位差异。当定期开放型债基的收益优势可以覆盖其流动性上的劣势,且开发出更多适宜投资者不同封闭期限的产品,其将重获市场认可。

  “未来,定期开放债基可以作为针对某些细分客户而着力发展的品种,从规模上看,定期开放债基做大做强还是要靠机构客户。”上述人士称,机构客户能理解基金组合收益的来源,不会追涨杀跌,这样基金规模可以保持稳定,其实也更有利于基金经理取得长期稳定收益,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