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如何华丽涅槃
- 发布时间:2015-05-30 01:22:43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郑渝川
联想是中国最为著名的科技企业。这家公司由柳传志创建于1984年,从汉卡产品起步,后来转向家用电脑业务。到1996年,联想凭借销售攻势跻身中国内地PC市场占有率首位。2000年,联想在香港上市,2003年推出新标识“Lenovo”。2004年,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并在当年成为2006年都灵冬奥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2010年,联想推出乐Phone等移动智能终端产品。2011年,联想超越戴尔成为全球第2大PC厂商,同年完成了创始人柳传志向CEO杨元庆的交棒(由后者接任董事长)。2012年,联想的电脑销量排名世界第一。2014年,联想从谷歌手中收购了摩托罗拉。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联想的成长过程、大事记,想必不会让他们觉得陌生。联想是家明星企业,创始人柳传志和现任掌舵者杨元庆也都是明星企业家,这家公司长期高频率高密度地在媒体曝光。也正因为此,联想的故事被写过太多次,再写一遍,要带给读者以惊喜,或者降低一些要求,令读者满意,非常困难。读罢全书,可以说这本书没有令笔者失望。
联想为什么要走向全球化?为什么就不能呆在中国内地市场?这两个问题,可以用李鸿谷在书中谈到的一个细节来解答:欧洲人比美国人更快地舍弃了PC业务,因为PC业务一旦无法做到全球前五,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并且,联想最近十多年来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戴尔和宏碁,也早就进入了中国内地市场,联想如果回避国际化选择,就无法从中获得各种机会和资源注入,也谈不上通过“闭关自守”来守住一亩三分地。
《联想涅槃:中国企业全球化教科书》一书的第一章主要解释了此前已经被很多人解释过,但给出的解答并不足以令人信服的问题:IBM为什么非要出售PC?IBM的解释是,该公司早在20世纪末就下决心转向软件和咨询服务,放弃利润不大甚至持续严重亏损的硬件服务,IBM因此从一家硬件公司变成软件服务公司。这个解释是对的,却不够充分。李鸿谷在这本书中更为深入发掘了IBM发展史,特别是个人电脑时代后的发展情况,给出了更具体的两个理由:IBM在个人电脑时代建立的商业模式,事实上培养了两个分走更多收益的伙伴,即英特尔和微软;IBM在个人电脑时代之前曾因为大型计算机等业务,陷入过旷日持久的反垄断诉讼,因而在PC行业再次出现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现象时,担心再次陷入诉讼纠纷。
书中第二章简要描述了启动国际化步伐之前的联想,从创办到PC业务发展到全国第一的过程。至此,包括柳传志、杨元庆等联想高层,以及这家公司的技术、营销团队的智慧和潜力已经被充分激发了出来,渠道、产品、品牌制造已经成熟,但相比当时的美国计算机主流企业,仍然相去甚远。并且,联想在2000年前后还经历了一番大费周章,最终惨败收场的多元化扩张,是因为这一轮的失利,才逼迫联想重新专注于PC业务。
第三章讲到了戴尔侵入中国内地市场,第四章回顾了联想加入到奥运赞助商行列的过程。这两章的内容有利于读者理解联想走向全球,启动全球化的背景,或者说形势倒逼产生的压力。如果没有IBM出售其PC业务这档事,联想仍需找到启动全球化战略的突破口,很可能会如当时其他一些中国企业那样,到欧美市场收购陷入困境的品牌企业,然后再在交出昂贵学费、碰得头破血流之后,逐渐成熟。幸运的是,IBM此时主动向联想抛出了“绣球”。
读到《联想涅槃:中国企业全球化教科书》这本书的第五章,相信读者已经会为李鸿谷细致绵密的叙述所折服。IBM当时向很多电脑制造商兜售PC业务,包括日本的东芝,何以会把中国的联想放在第一位,主动报价,并在谈判中作出了大量实质性让步(特别是品牌授权)?本书作者采访联想和IBM双方相关人士所了解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IBM和联想对PC业务的看法其实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即PC将逐渐成为个人消费品而非商用机器,IBM担心会因为这方面业务牵扯太多精力和资源,将IBM PC出售给联想则不仅可以换回一部分资金,更可以通过IBM PC业务的继续良好发展,维护IBM的品牌价值。书中第五章还原了双方就并购展开的多轮谈判,这一过程事实上是联想公司中高层获得最为鲜活的国际化发展的现场教育的宝贵机会。
在完成对IBM PC业务的并购后,新联想的全球化整合其实一直持续到2010年,即联想启动移动互联战略之前。这是一个最为艰辛,但从结果来看,最为璀璨的涅槃过程。《联想涅槃:中国企业全球化教科书》书中第六至九章就此给予了浓墨重彩的描绘。从稳定原IBM PC业务的员工,向该部门注入更多资源支持,确保过渡期内IBM PC业务不发生品牌贬值;到由比尔·阿梅里奥出任CEO期间启动的大刀阔斧改革,理顺了新联想全球战线;再到杨元庆重新出任CEO,重启联想多元化战略,为推出移动互联战略做好准备……这几年里,联想的最大收获,其实不是外界评论认为的从IBM专利库、产品标准、运营模式中获得了多少好处,而是让联想公司自上而下都加入了国际血液,柳传志和杨元庆培养的本土经理人也切实经受了国际业务运作和国际市场的考验。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