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设小贷:大数据巨头纷纷布局
- 发布时间:2014-11-06 00:30:33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9月16日,腾讯持股的华南城投资马可波罗,这是一家为中小企业提供采购搜索服务B2B平台,虽然还不为大众所知,但是其釆购流量及招标量位列全国前三,而且还在釆购交易过程中为他们提供融资、贷款、保理等一系列供应链金融等服务。
网上传闻,听到这则消息,当时正在美国路演的马云“皱了皱眉头”。
一个商品,从原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品,最后销售给消费者,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连成整体,称之为供应链。所谓供应链金融,则是让其中的核心企业,从上下游中挑选出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基于交易中产生的应收账款等资产为拟融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由此来解决中小企业的抵押、担保资源匮乏问题。
互联网时代电商平台,天生便是这一类核心企业。他们掌握销售渠道、掌握数据、掌握可抵押的资产(网店),例如有着自营业务的京东、唯品会掌握着供货商长达数月的账期,阿里则有关停网络店铺或网络账号的权利。他们有着强大的话语权。
电商平台利用自己核心资源——交易支付数据以及物流数据等,对企业的信用进行判断。阿里小贷人士透露,他们目前已有一百多种模型,包括反欺诈模型、财务状况模型以及虚假交易的判断模型等等。这些底层和前沿的大数据模型,不仅有助于贷前判断资质,也能在贷中通过监控贷款用户的现金流及经营情况及时发现风险,并且推断出其生命周期,为其提供成长建议。
“一笔贷款能使用在不同的方面,比如广告投放、客服招募、备货等等,在开店的不同周期各方面资源分配不同,比如‘双十一’之后可能客服要招募较多,因为退货压力较大,我们会根据同行业同类目同价值的大数据,提供经营建议,使店铺存活率更高。”阿里小贷人士说,“这样实现风险前置,产生良性的生态环境。”
不过,虽然同样是基于数据,但是在解决贷款来源的过程中,巨头们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
模式之一是自己做放款人。即通过自己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利用注册资本金放款。目前,阿里、京东、百度、唯品会等,均成立了自己的小贷公司。
10月30日,B2C电商京东发布专供平台上第三方商家的小贷产品——京小贷,上线两天贷款量达到3000万元。京东此前推出的针对其供货商的“京保贝”,年放贷量超过百亿元。这些资金的来源都是京东自己的资金。
这一模式让放贷效率加快,商户的资金周转率大大提高。京东“京小贷”宣称可实现线上自主申请、系统自动审批的贷款流程、1分钟融资到位,单笔最高可达200万元。而阿里小贷针对50万元以下的借款,也可实现系统自动审批,“只需在线等待3分钟即可到账”。阿里人士透露,目前其商户借款的平均周期是127天。
据悉,目前京小贷业务的年化利息在16%—24%之间。阿里针对淘宝商家的利息为18%,针对其阿里巴巴B2B平台上的贷款利率在18%-27%。
不过,上述模式也受到资本金的限制。例如阿里旗下两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总和为16亿元。按照小贷公司融资杠杆率只有1.5倍的规定,阿里金融两家小贷公司的融资余额最多为24亿元。而京东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只有3亿元,融资余额最多只能是4.5亿元。如果不增资,必须通过债权变现的形式,增加可贷款的资金,例如P2P和资产证券化。目前阿里小贷已经与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尝试信贷资产证券化。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