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四大维度解密沪港通 分流A股资金有限

  • 发布时间:2014-09-20 07: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朱宝琛  责任编辑:罗伯特

  沪港通交易机制的套利空间非常有限,不会对市场和投资者造成风险

  自今年4月份沪港通的消息传出之后,它就成了市场各方关注的“香饽饽”。与此同时,也有市场各方对沪港通推出后将给市场带来的影响表示出担忧。针对市场关心的各个问题,证监会和上交所19日进行了回应。

  证监会称,沪港通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上交所称,沪港通的业务方案已经基本定型,技术准备也已经基本就绪。

   业务方案已成熟

  根据此前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明确沪港通正式启动需要6个月的准备时间。因此,沪港通的最新进展也是当下资本市场上最为关注的一个热点。

  “今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就开展沪港通试点发布联合公告以来,我会与香港有关方面密切合作、反复磋商,市场各方积极参与配合,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19日表示。

  他同时称,目前,沪港通业务方案已经成熟,业务规则体系基本齐备,技术系统开发工作基本完成,市场培训教育有序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当天,上交所也就沪港通的相关进展及市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据上交所介绍,该所主要从规则与协议、业务方案、市场就绪、交易监察、技术系统等5个方面,切实全面推进沪港通筹备工作。

  如在规则协议方面,上交所称“即将完成”。

  6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若干规定》。在此之下的沪港通规则框架可以概括为“三项规则、七项协议”。上交所将发布《沪港通试点办法》和《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两项业务规则;中国结算将发布沪港通结算相关业务规则;上交所、联交所、中国结算、香港结算之间已签署《四方协议》;上交所和联交所及两所子公司(SPV)将签署《交易通子协议》;此外,还包括上交所与中国结算的合作备忘录、上交所与上交所SPV的服务协议、上交所SPV与会员的服务协议、上交所SPV与中国结算的结算协议、会员与投资者的委托协议和风险揭示书。

  “以上尚未发布/签署的规则和协议已基本定稿。”上交所表示。

  至于沪港通的业务方案,上交所透露“已经基本定型”。同时,技术准备也已经基本就绪,针对会员沪港通技术系统的检查工作已接近尾声。

  此外,在跨境监管合作方面,上交所称“已就两所监察合作事宜达成一致”。

  上交所介绍,两地证券监管机构将各自采取所有必要措施,以确保双方为保障投资者利益之目的,在沪港通下建立有效机制,及时应对各自或双方市场出现的违法行为。两地监管机构将改进目前的双边监管合作安排,在以下方面加强执法合作:完善违法违规线索发现的通报共享机制;有效调查合作以打击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跨境违法违规行为;双方执法交流与培训;提高跨境执法合作水平。

  此外,两地交易所也将在既有合作基础上,加强沪港通下的自律监管合作,就沪港通签署监管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监管合作方面的权限、分工以及协作关系。

  沪港通正式与投资者见面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

  据张晓军介绍,沪、港交易所及结算机构已组织有关各方,针对技术系统连通性、业务逻辑、业务功能及相关流程,进行了接入测试、全天候测试等多次测试,沪、港交易所及结算机构的技术系统,以及参与测试券商的柜台系统,在压力测试、故障等场景下各项功能总体正常,上述测试均达到预期效果。

  在此基础上,两地交易所及结算机构于8月30至31日、9月13日集中开展了两次全网测试。测试内容涵盖了交易委托、行情显示、订单成交、清算交收等各项业务功能,还对各方技术系统的性能、故障处理等关键环节进行了验证,沪港两地共有180多家证券公司(约占市场交易份额的80%)参加。“全网测试结果表明,市场各方的技术系统基本就绪。总之,沪港通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具体启动时间还未确定。”张晓军说。

   对A股市场资金分流有限

  随着沪港通的日渐临近,市场上各种担忧也多起来了。其中一种担忧就是沪港通推出之后,是否会分流A股市场上的资金。

  对此,上交所表示,综合各方面分析,市场人士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沪港通有利于两地市场发展,对A股市场造成的资金分流影响非常有限。

  沪股通3000亿元额度大于港股通2500亿元额度,且两个方向的资金流动会部分抵消,故净流入流出量相对较小。即使全部3000亿元额度流入也只占上海市场市值的约2%、占内地市场市值的约1.3%,即使全部2500亿元额度流出也只占上海市场市值的约1.7%、占内地市场市值的约1.1%。

  同时,在初期设置每日额度,沪股通、港股通的每日额度分别为130亿元、105亿元,这种设置有助于防范资金的大规模净流入流出。

  沪港通对跨境资金流动实行封闭管理,卖出股票取得的资金只能沿原路径返回。故从整体上看,沪港通造成的资金分流影响相对有限。

  此外,境内投资者参与港股通有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目前拟定的个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是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余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据此测算,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账户仅占A股个人投资者账户总数的约0.85%。

  那么,沪港通是否会架空现有的QDII、QFII、RQFII制度?

  上交所给出的答案是沪港通与QFII、QDII、RQFII等制度并没有冲突,也不会存在架空这些制度的可能性,主要有三点:一是沪港通与QFII等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并不重叠;二是沪港通与QFII等制度是相互促进关系,而非简单的替代关系;三是以RQFII为代表的额度还没有完全利用,所以沪港通不会对QFII等造成影响。

  套利空间有限

  不会对市场造成风险

  沪港通存在若干制度套利空间(如汇率波动套利、额度的资金操控套利、A+H股因为交易时间、交易日与涨跌幅限制不同的套利),对此,有人担心这会对市场造成风险。

  对此,上交所解释,总体上,沪港通交易机制的套利空间非常有限,不会对市场和投资者造成风险。

  究其原因,首先,对于汇率波动套利,沪港通没有提供大规模的套利机会。汇率套利是指利用不同市场关于同一货币的汇率差价,在一地以较低的价格买入某种货币,然后将资金汇至另一市场,以较高的价格卖出,其前提条件是资金可以自由进出两地的外汇市场。根据沪港通的制度安排及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两地投资者无法直接跨市场进行套利交易,内地与香港外汇市场相对隔离,不可能大规模地通过沪港通构建汇率套利组合。

  其次,对于额度的资金操控套利,沪港通的额度控制不会成为投机资金操控市场的漏洞。沪港两所对额度控制方式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当前的计算公式以买入申报和卖出成交作为计算的基础,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在港股通方向上,因为券商对投资者买入申报的资金有前端控制,不可能出现虚假大额买入申报;在沪股通方向上,券商针对投资者的买入申报是否有足够交收资金也有完备的风险控制措施,所以很难出现通过大额虚假买入申报来制造“额度用尽”假象的操作。其实,即使有投资者不顾资金成本在不可能成交的价格上提交虚假买入申报以制造“额度用尽”的假象,也不可能达到影响上海A股的整体价格水平的操纵效果。

  最后,对于A+H股因为交易时间、交易日与涨跌幅限制不同的套利,也不会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风险:对于非A+H股票,根本不可能出现所谓大规模套利交易;对于A+H股票而言,对于两市交易时间、交易日和涨跌幅的不同,在沪港通机制下也不存在A+H股大规模套利机会;即便存在市场的盲目、非理性套利,这种风险在额度控制下也是非常有限的。

   给香港中小券商

  带来新业务机会

  有观点认为,对香港的券商而言,沪港通的推出,也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其中一点,就是内地券商的“佣金战”可能会蔓延到香港,进而冲击香港中小券商的业务。

  对此,上交所表示,沪港通不仅不会冲击香港中小券商,反而给香港中小券商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一方面,沪港通有助于增加香港市场的交易量,改善市场流动性,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香港市场,从而为香港经纪商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尤其是国际投资者在沪港通下要投资上海A股市场,必须通过香港经纪商,为包括中小券商在内的全体香港经纪商提供了巨大的业务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沪港通机制下,香港经纪商服务于香港投资者及海外投资者,内地证券公司仅服务于内地投资者,两地经纪商不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内地券商服务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投资香港股票市场不会影响香港经纪商的经营。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