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揭秘“12亿像素”政协开幕照 由数百张照片拼成

  参加开幕式的每个人都可以找到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的目光,大会的每个细节都会有人关注。昨天,一张可以看清政协开幕现场每个人在干什么的超高清照片,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清晰的政协会议全景,在网上一经发布就引来大批网友的关注,直呼“大开眼界”,纷纷放大图片自寻亮点。

  放大再放大 能看清每个人的表情

  “大家找亮点,南都推出亿像素政协开幕式照片,可以放大再放大!像是在用侦查卫星啊。点击这里,来找你熟悉的官员,来找你感兴趣的委员,来找坐了2200多人的人民大会堂里的亮点!”昨天下午1点,某报发布了一张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现场照片,记者打开这张照片发现,随着记者滚动鼠标滚轮,照片被不断地放大,直到能看清画面里每个人在干什么。

  照片为什么可以放大到如此地步呢?记者联系了图片拍摄者,南都记者胡可。胡可说,通常一个记者用的普通单反相机拍摄的照片大约有1200万像素左右,也就是说一张照片的长边约有4000像素,宽边约有3000像素。“而这张亿像素的照片,长边约有4万像素,宽边约有3万像素,整个画面实际上就有12亿像素。这就意味着,一张亿像素照片所包含的信息量是一张普通照片的几十倍乃至数百倍。”

  本报来揭秘 “亿像素”照片是拼接而成

  “亿像素”是怎么做到的?记者采访了摄影记者宋峤,他认为用多张照片拼接出超大像素全景图的可能性很大。“考虑到人民大会堂这种现场不太可能允许架设大型的专业全景拍摄设备, 我推测这个还是拼图方式制作的可能性比较大。方法就是在现场地毯式地拍摄一堆局部的照片,然后用后期软件拼起来。不过这样就对现场和拍摄者有一些要求——被摄场景要相对静态,拍摄者要尽量快地拍完全部照片。否则场景中的人物动了两张照片接缝处就拼不起来了。当然每张照片的边缘肯定不是严丝合缝地跟下一张接合的。” 

  潘劲松向记者透露,这张亿像素照片的确非一些网民想象的那样用多么神奇的机器一次拍摄完成的,“实际上它是由数百张照片通过后期电脑制作拼接而成的”。潘主任说,要完成这样一张照片,大概需要三步:首先是视觉信息的采集, 就是把画面拍摄下来,然后再通过电脑技术处理,将这些照片拼接起来;最后再通过网络技术发布出来,可以让读者随意放大缩小,浏览体验类似于百度地图。潘主任说,从拍摄到后续的合成,一张全景照片需要数十个小时的工作。

  “这要求摄影师同时具有良好的摄影技术和电脑技术。”潘主任表示,这种技术在国外早有应用,比如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上,就有记者做过这种照片,“美国、欧洲等都有摄影师在做,只是在中国还没有形成太大的规模,技术也不十分成熟”。   

  新闻链接

  什么是像素?

  “像素”(Pixel) 是由 Picture(图像) 和 Element(元素)这两个单词的字母所组成的,是用来计算数码影像的一种单位,我们若把影像放大数倍,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像素可以用一个数表示,譬如“640乘480显示器”,它有横向640像素和纵向480像素,因此其总数为640 × 480 = 307200像素。

  数码相机最大像素有40亿

  美国航天局为科研而特别研制的相机使用了40亿像素的感光元件。40亿像素可以拍摄出88000×44000的超大分辨率,这种尺寸的数码照片,如果不压缩的话,一张照片的容量将达到惊人的24GB!

  早在2007年,瑞士赛兹照相机公司生产的具有1.6亿像素的全景数码相机亮相,这款相机机身售价为30多万元。

  •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张筠
  • 编辑:陈晓芬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