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2011开局之年的“中国答卷” 内需贡献率105.8%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 新华社记者 李 刚摄

  2011年12月13日,青海格尔木京能光伏电站技术员测量太阳光功率。人民图片

  2011年10月26日,河南温县黄庄镇农民在整理晾晒的玉米。 徐宏星摄

  2011年12月18日,广西靖西县一位居民拿到廉租房钥匙。 赵京武摄

  2011年11月14日,江西省辽河城南水利工地工人在施工。 徐仲庭摄

  2011年12月21日,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沈志成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医改办公室 制 图:张芳曼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医改办公室 制 图:张芳曼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医改办公室 制 图:张芳曼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医改办公室 制 图:张芳曼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医改办公室 制 图:张芳曼

  坚定信心,砥砺奋进;满载热盼,稳步前行。2011,中国经济的壮丽画卷徐徐展开……

  这是艰难复杂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影响仍在继续,欧债危机跌宕起伏,国内经济不确定性凸显。稳增长、调结构、抑通胀,诸多“两难”问题,考验着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在“硬着陆”、“滞胀”的担忧声中,中国经济列车到底驶向何方?

  这是展示中国智慧的一年。应对挑战,我们坚持科学发展,经济发展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交出的亮丽答卷,成为蹒跚世界的别样风景。

  这是硕果累累的一年。粮食产量“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365天的时间刻度里,一幕幕动人的场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中国故事”的回声响彻神州大地。

  这是暖流激荡的一年。保障房建设创历史新高,扶贫标准大幅上调,减税、增收……一个个硬指标从纸面变成现实,一项项民生新政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指数,书写出浓墨重彩的民生答卷。

  走过2011,站在新起点,中国更加成熟自信,更加坚定从容。我们正迈开铿锵脚步,向前,向前!

  ——编 者

  GDP增速9.2%,难能可贵

  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我们走上了一条稳中求进、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2011年,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GDP比上年增长9.2%。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说,在多方压力并存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这个数字难能可贵,不仅为稳中求进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世界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迟福林分析,过去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极为复杂严峻。首先是来自国际市场的压力,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仍在继续,欧债危机持续蔓延,我国外部市场明显缩小,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减弱。其次是国内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给宏观调控造成很大压力,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压力也在加大。

  我国加强了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将短期的保增长与中长期的转方式、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保持了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去年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在3%左右,中国是世界平均增速的两到三倍,在主要经济体的发展行列中,仍然名列前茅。“2011年GDP增速的逐季回落,也有我们主动调控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宏观调控的目标。”迟福林说。

  在出口减弱的同时,投资、消费贡献率加大,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尤其是投资结构中相当一部分投放在民生领域,如保障房建设,将短期投资拉动和中长期的消费主导结合起来。“这说明我们走上了一条稳中求进、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他说。

  2011年,全国物价总水平逐步回落。迟福林说,这是去年宏观调控的一大亮点。去年我国采取了控制货币流通量、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综合调控措施,价格上涨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我们已告别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如何把较快增长与较低水平的通胀相结合,把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去年积累了一些经验。”迟福林说。

  “去年房地产调控既是积极的、又是稳妥的。”迟福林分析,不仅遏制了房价过快过高上涨的势头,也找到了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调控办法。将投资性、改善性、保障性需求区别对待,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度比2010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财政收入10万亿,家底殷实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委员: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的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首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3740亿元,比2010年增长24.8%。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委员表示,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其所联系的宏观税负,总体是正常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恢复性增长,关键在于把这些钱花好。

  贾康表示,“10万亿”只是一个形象化的数量界限,需要更多关注的则是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2011年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元,是我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等因素综合而成的表现。

  贾康认为,全国财政收入保持高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仍保持较高活力;另一方面,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我国GDP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也为2012年结构调整和发展、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的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2011年,全国财政支出108930亿元,比上年增加19056亿元,增长21.2%。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得以加强,增长超过20%,体现了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努力。

  贾康指出,要正确看待财政收入增长的现象。面对经济社会对公共财政的功能要求,10万亿元收入并不多,按人均看远远落后于世界多数经济体。在财政收入首破10万亿元这样一个节点,在收入方面通过结构性减税做到让利于民,在支出方面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都应是着力做好做实的重要工作。

  粮食8连增,夯实基础

  安徽省凤台县农民鲁中祝代表:好政策进田,越种心越甜

  2011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上年增产4.5%,创历史最高水平。

  “好政策进田,越种心越甜。”说起连年大丰收,安徽省凤台县永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中祝代表很自豪,去年中央强水利、强科技,不断打通田间“最后一公里”,凤台县虽然遭遇了三季连旱,但粮食生产依然丰收,第六次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作为基层的人大代表,鲁中祝一直在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言。“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化。”鲁中祝说:“如今,凤台县每个乡都设了农技站,吸纳了很多学农业的大学生,推动了新品种的种植,这一点是粮食增收的关键。”

  不少村民向鲁中祝建议:在县里建一个精品育种基地,免得老百姓到处找良种。“看看,咱农民的科技意识可是越来越强了。”鲁中祝笑道:“不仅仅要科技化,而且将来还要数字化,坐在办公室,咱就能知道哪块田缺水了,哪块田缺肥了。”

  种田也要不断优化种植结构。今年1月份,鲁中祝到丁集乡张巷村调研时,发现这里已是遍地大棚。“别小看这一个大棚,去年的收入就是8000元,利润达到一半左右。”鲁中祝说,张巷村的6000多亩大棚,大多是返乡务工人员种着,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人来种田,农民的生活会更加甜蜜。

  内需贡献率105.8%,动力增强

  广西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农智毅代表: 发展循环经济,在“三废”里淘金

  2011年,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又有新进展。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5.8%。其中,最终消费的贡献率为51.6%,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54.2%。

  “把每根甘蔗都‘吃干榨尽’,传统糖业也能摘掉效益低、污染大的帽子,成为朝阳产业。”广西龙州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霞秀糖厂工人农智毅代表说,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是厂里去年最大的变化。

  发展循环经济,在“三废”里淘金。农智毅说,在政策支持下,公司生产线不断升级,蔗叶用于饲养,蔗渣用于造纸,连滤泥也能用来生产有机肥,蔗糖产业循环链实现了“无缝闭合”。

  最让农智毅兴奋的是去年公司的大手笔:去年底,投资6亿多元的漂白蔗渣浆项目建成投产,年产值可达7亿元左右。“整个流程采用全电脑控制,很多技术都是国际领先!”他自豪地说。

  “先进技术落户,让传统产业有了新动力。”农智毅说,在龙州县,农业和工业实现了良性循环,塑料制品、生物有机肥、年产9.5万吨蔗渣浆……一根小小的甘蔗“造就”了多个新兴产业群,全县65%的农民依靠种蔗脱贫致富。

  农智毅说:“企业的发展不能光看今天,更要多看明天,必须加快技改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只有抢占市场先机,传统产业才能焕发青春。”

  零售总额18万亿元,购销两旺

  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委员:在投资增速减缓、出口遭遇困难的不利形势下,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全国商品市场购销两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万亿元,同比增长17.1%,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51.6%,比上年提高了10.1个百分点。

  “在投资增速减缓、出口遭遇困难的不利形势下,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委员认为,2011年汽车下乡、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的税费优惠等刺激消费政策退出,以及部分地区汽车限购限行等情况,对消费均有影响。而消费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包括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补贴政策效果明显以及保障性住房开工等因素。

  增速不低,“亮点”也多:

  刺激消费政策成果显著,带动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2011年家电“以旧换新”拉动直接消费3420多亿元,有效引导了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

  市场体系建设加强。目前“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累计建设或改造连锁化农家店60万家。农超对接、南菜北运和肉菜追溯体系试点稳步实施,1200家农产品市场、1500个标准化菜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政府部门力保重要消费品供应平稳。根据市场需要及时投放储备商品,适当增加肉、糖等紧缺商品进口,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有所缓解。

  2011年的消费市场,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应该研究制定家电下乡等政策的替代政策;还可以研究对节能环保产品消费进行财政补贴。”黄海说:“刺激居民消费,大有文章可做。”

  保障房1000万套,圆安居梦

  河南省许昌市委书记李亚代表:多方筹资,让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住上房子

  2011年,全国1043万套(户)保障房如期开工建设,让许多家庭的安居梦即将变成现实。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河南许昌市魏都区仓库路的祥泰家园小区里,一片祥和之气。13号楼的住户钱永红高兴地说,她选中的这套新房,建筑面积近50平方米,户型设计合理。“每月交60多元,就能租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以前做梦都想不到!”在这个小区,目前有近1600户中低收入家庭圆了安居梦。

  祥泰家园小区是许昌保障房建设的一个缩影。“让更多中低收入家庭住上满意的房子,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题内之义,也是我们着力解决的难题。”许昌市委书记李亚代表说。

  2011年,河南省政府下达许昌市新开工建设任务15607套,全市实际建设22342套,超额完成了省定目标任务。

  钱从哪里来?李亚说,许昌没有等靠要,而是通过中央财政补贴一部分、地方财政拿出一部分、住房公积金增值一部分、土地出让金收益一部分、企业自筹一部分、税费减免一部分来加以筹措。多方筹资,就能让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住上房子。

  李亚表示,对保障房的质量和分配,许昌坚持全过程阳光操作,在全省率先提出了“五级审核,两端公示”制度,保证整个分配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确保群众满意。

  “安居才能乐业,有了稳定的居所,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幸福!”李亚说。

  新增就业1221万人,固本民生

  南昌大学副校长朱友林代表:一系列覆盖城乡的就业创业政策、措施,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关怀

  201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9年来新增就业最多的一年。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天大的事。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就业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支点。在经济形势艰难复杂之年,对此体会尤深。”南昌大学副校长朱友林代表说。 

  “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0.6%,比上年增加26.2万人;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3亿人,比上年增长4.4%,重点群体就业稳步推进。取得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朱友林说。

  朱友林认为,2011年中央和各地坚持以人为本,将就业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春风行动”、“彩虹计划”……一系列覆盖城乡的就业创业政策、措施,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各地积极探索出了订单式、定向式等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的组织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城镇就业人员逐步由数量型向素质型转变,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朱友林说。

  供需对接,实现了劳动力有序流动。2011年参加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的劳动者达到2200万人次。已有近百家市级以上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参加联网,提供就业岗位保持在60万个以上。

  创业带动就业。2011年全国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1.39亿元,同比增长50.73%。朱友林举例说,江西省2011年新增发放小额贷款62.6亿元,带动就业27.6万人次。

  •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冯华 于猛 朱 磊 庞革平、谢建伟 江 山 吴齐强
  • 编辑:杨威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