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次成为国家政策层面关注的焦点,不仅政府工作报告对此提出了具体要求,代表委员们也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我国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作为十分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侵袭的行业,农业素有“靠天吃饭”的命运。近年来,保险业持续织密织牢三农事业保障网,为农业生产筑牢“安全网”,给农民种粮吃下“定心丸”。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案例与做法,为农业保险未来提质扩面提供了借鉴。
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拟全国实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业内专家表示,三大主粮作物是我国粮食供应的根基,由于其在生长中面临很多风险,必须要靠农业保险进行保险保障和风险兜底,才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侵袭,保护农户种粮积极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述要求,希望更好发挥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原主任、首席科学家张峭表示,今年要实现“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积极组织推动、提出具体要求和加快政策落地,加强政策实施过程中具体指导;另一方面要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宣传,提高广大农民对政策的知晓率。
眼下,农业迎来了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田间地头都是农民忙碌的身影。
“这也是我们农险服务人员向农户们集中开展宣传的好时机。”记者了解到,阳光财险的农险服务人员近期忙着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发放宣传资料、普及农业保险常识、宣讲保险承保和理赔流程……让农户们对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入耳入心,激发农民提升自身种粮保障的积极性。
宣传只是第一步,要让保障落实到位,更重要的是做好承保工作。记者了解到,阳光财险充分发挥服务网点全面的优势,正在全力做好春耕时期保险保障服务,助力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实际上,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开展已有多年,已在保障农户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阳光财险为例,2023年全年,阳光财险共为水稻、玉米、小麦这三大主粮作物以及大豆等油料作物提供超27.5亿元的风险保障,覆盖黑龙江、山西、湖北、辽宁等多个粮食主产区,累计赔付9960万元,共9.5万户次农户受益。
创新保险服务模式 提升农业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
随着农作物种类不断扩容,地方特色农产品凭借较高的附加值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日益成为部分地区、部分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与之相关的农业保险产品的保障护航作用日渐引起关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特色农产品保险可以为生产者提供风险保障,减少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多元化和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针对特色农产品的风险保障缺口和市场的迫切需求,一些地方很早就开始尝试以商业保险或者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方式,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记者了解到,阳光保险紧跟政策方向,在政策性险种创新探索先行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具体包括:在湖北巴东县探索柑橘种植保险,在四川犍为县为农户量身打造特色樱桃种植保险,在福建推出森林台风指数保险,在江西推出小龙虾价格指数保险,在湖南推出油菜保险……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阳光保险共开展地方特色农险险种26个,为广大农户提供了227亿元的风险保障,承保标的覆盖水果、水产养殖等多个类目的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为完善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体系、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和覆盖面贡献力量。
在探索险种扩容的基础上,阳光保险还通过创新保险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其中,“保险+期货”模式由于能有效对冲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给农业经营主体带来的风险,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已连续多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真是意外收获呀!当时我交了不到3万元的保费,为2000头生猪上了保险,居然拿到了49万元赔款!”今年1月,河北唐山市玉田县鸦鸿桥镇西牛各庄村的生猪养殖户张福强对记者说,去年10月,他通过阳光财险唐山中支购买了为期2个月的生猪期货价格保险,后来生猪价格下跌触发保险理赔责任,拿到49.35万元理赔款,大大降低了生猪价格下降给他带来的经济损失。
这只是阳光保险创新保险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阳光财险积级参与各地政府牵头开展的“保险+期货”试点项目,2023年全年,累计在河北、黑龙江、湖北、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大连等多个省市开展“保险+期货”价格保险业务共112笔,涵盖育肥猪、鸡蛋、棉花、大豆、玉米、饲料等多个品种,共提供风险保障近16.7亿元,为“三农”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保“价”护航。
科技赋能 打通农业保险惠民助民“最后一公里”
保险理赔是农业保险惠民助民的“最后一公里”,是让老百姓从农业保险中最终受益的最后一个环节。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江门台山市斗山镇五福村党支部委员陈奭荣表示,应全面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
提高农业保险理赔质效已受到国家层面关注。2019年10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原银保监会、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切实提高承保理赔效率,健全科学精准高效的查勘定损机制。2022年2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要求保险机构采取线上化、信息化手段提升承保理赔服务能力和效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
这一系列精准理赔要求的背后,也赋予了科技对农业保险理赔支持的更高期待。作为保险业探索科技创新的先行者,阳光保险多年来通过科技应用积极赋能保险业务,尤其在农业保险理赔定损中加入科技力量,以更高效、更便捷的理赔服务千万农户。
具体来看,阳光保险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助力查勘理赔,能够快速准确对农户受灾总体情况进行计算,及时完成查勘、定损。例如去年7-9月,黑龙江局部地区发生大规模洪涝灾害,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农田大面积受损,阳光财险获悉灾情后立刻通过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查勘定损,并结合人工定损数据将2738万元赔款及时支付给了受灾农户,大幅平抑了受灾农户的收入损失。
此外,阳光保险采用行业领先的“牛脸识别”技术,赋予每一头牛“身份证”,解决了畜牧养殖领域的保险标的确认难题。记者了解到,为满足新疆地区奶牛养殖户的投保需求,阳光财险通过AI识别,确保承保资料采集更加精准,并在承保和理赔环节,通过“向日葵农险”APP进行线上化作业,切实提升了承保验标的效率和质量,大大缩短了理赔环节的结案周期。
科技赋能还让保险的防灾减损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对农业生产造成了诸多影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巨灾保险”,要求着力于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保险业一直是助力防灾减损的主力军。以阳光保险为例,该公司打造了灾前预警、灾中救援、灾后理赔全流程服务。去年夏季,我国多地频降暴雨,阳光保险通过“阳光天眼风险地图平台”,动态监测台风运行路径和影响、暴雨和降水情况、城市内涝预警,通过短信、公众号、车生活APP、阳光天眼预警精灵小程序等多种方式,向客户自动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还针对重点地区调用人力、物资等资源,最大程度降低受灾群众的损失。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不断精进,政策制度落细落实、行业实践提质增效,相信伴随着更多市场主体的创新力量,将为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勾勒出更高质量的发展路径。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