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诈骗问题日益突出,其中诱导诈骗成为网络犯罪的主要手段之一,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全国人大代表焦云呼吁,加大网络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诱导诈骗行为。
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2023年全国共破获网络诈骗案件43.7万起,会同相关部门拦截诈骗电话27.5亿次,短信22.8亿条,积极拦截涉案资金3288亿元,其中,诱导诈骗案件是占比相当大的一种诈骗犯罪类型。
诱导诈骗通常是指以虚假信息、APP广告手段等方式引诱受害人上当受骗,导致大量财产损失和个人隐私泄露。焦云表示,诈骗犯罪不仅给受害者自身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还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破坏了社会诚信与社会公德,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诱导诈骗手段也借力升级,AI“深度造假”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逼真的虚假信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进行个性化诈骗,使得其诈骗手法更加隐蔽、危害更大。
与此同时,网络监测力度依然欠缺、监测手段相对滞后,目前仍无法及时发现和拦截诱导诈骗行为,使得网络诈骗分子仍有机可乘。尤其老年人因对网络认知的欠缺,使其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攻击对象,频频成为诈骗行为的受害者。
焦云认为:“要想杜绝诱导诈骗行为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网络监测力度,需要通过加大技术投入、跨部门合作和公众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
为此,焦云建议:一是提升网络监测能力,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和引入先进技术,建立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和拦截诱导诈骗行为,有效降低网络诈骗案件发生率;二是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减少虚假信息和诈骗行为的传播,为网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三是提高公众防范意识,通过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诱导诈骗行为的辨别能力,减少受害人数量,降低经济损失。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