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产业化延伸沙地“绿线”

  • 发布时间:2016-05-17 06:31:5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对于保护好耕地来说,我们要坚守18亿亩“红线”。对于全国16亿亩沙地而言,重要的一环则是通过产业化扩张“绿线”。

  沙产业理论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破题,30多年来,这一理论已经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市的沙区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的绿色篇章。在内蒙古,大的沙产业龙头企业已达50家,年产值接近500亿元。沙柳、柠条、梭梭、甘草、苁蓉、锁阳、苦豆子、沙棘、枸杞、山杏、文冠果、螺旋藻、沙地葡萄、沙地水稻等,已成沙地里一道道绿色风景,原材料、深加工、销售端形成链条,成为沙区经济的支柱产业。

  换一种眼光看沙漠,就会升级“绿线”理念。我国的8大沙漠、4大沙地,除了一部分属于史前沙漠以外,其余大部分在历史上都曾水草丰美,只是由于人为的破坏和风沙侵袭等因素才成为不毛之地。照方抓药,人为破坏的地方很有可能人为修复。同时,可以通过产业化拉动,“反弹琵琶”推进生态建设。这方面,沙柳就是很好的例子。作为防风固沙的优质树种,沙柳具有抗风沙、耐干旱、易生长的特点。过去,老百姓偶尔将沙柳作为薪材使用,没有种植管护的积极性,导致大片沙柳自然枯死。而且,沙柳需要在10年之内平茬(一种树木修枝方式)一次,否则就会枯死。而3到5年平茬一次最好,平茬过后的沙柳会以8倍的速度萌蘖生长。沙产业龙头企业用沙柳搞养殖、造纸造板后,沙柳身价倍增,老百姓主动平茬、主动种植,迅速染绿了沙漠。

  向沙漠集成技术,就会扩大“绿线”成果。创建沙产业等新型产业,就是要发展农业型高度知识密集产业。目前,在沙漠变绿最早的甘肃和沙漠变绿最多的内蒙古,都遵循了“多用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技术路径。从东到西,我国的沙漠沙地降雨量呈递减趋势,在降雨更少的地方让沙漠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更需要集成、创新节水、光合、种植、养殖、分解、加工等一系列高端技术。比我国西北沙区自然条件还要恶劣的以色列,他们在沙漠上开发出现代农业,把沙地变成了欧洲的“厨房”。他们重视科技、治理沙漠的发展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