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日 看日本如何打造完善的防震减灾系统
- 发布时间:2016-05-12 17:08:0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记者 郭丹)5月12日,是我国第7个防灾减灾日。居安思危,只有从日常生活中树立防震、防灾意识,了解防震减灾知识,才能更多地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技能、不断提高我们对灾害的防御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这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打造了一套完善的防灾防震系统,或许我们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一、防灾教育练就防灾达人
(1)一本防灾手册打破“说教式”教育
东京防灾手册(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2015年9月,东京都政府给东京都市民免费发放了一本防灾手册,一同发放的还有标记了所住地区附近医院、避难点、给水点、紧急通路的防灾地图。人们几乎可以从这本手册中找到所有灾害发生后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法。如地震时,身处家中、办公室、购物街、学校、车站、电车、便利店、地下商业街、剧场、机场、电梯、山地等不同的地方,应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么做,都在书中用漫画和文字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除此之外,东京都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传染病、恐怖袭击、火山喷发的应急也都有所呈现。很多业内专家认为,这本防灾减灾手册几乎做到了极致,是其他城市打造本地化防灾减灾手册的样本。手册彻底摒弃了政府原来生硬的说教式的防灾工作,用更亲民的方式来传达重要的公共信息。乐于看、易于记,哪怕只是急需时拿出来翻看,自救互救能力也能提升。
(2)防灾教育从娃娃抓起
在日本,幼儿园和小学时,老师就会经常带孩子们参加防灾演习,通过实景模拟等让孩子们对遇到灾难如何应对有更真实的感受。经过一系列训练,孩子们已经对做什么、怎么做都已经轻车熟路。高中时,学校基本一年会组织一次地震演习。在日本生活了20多年的关老师看来,地震已经融入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大家已经不是害不害怕地震,而是考虑如何与地震共处的问题。
(3)防灾意识贯彻到家庭里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日本建造的房子都比较矮小,通过加固房梁、选用轻质板材等避免房屋倒塌。室内陈设上,也尽量避免高大的橱柜和冰箱,以防发生地震砸伤人。有的人甚至将橱柜门都上了锁,地震晃动时里面的锅碗瓢盆不会飞出来,电视机也被固定起来。“软件” 上,每个家庭都会自备一个“防灾袋”,像书包大小,里面装着应急物品,比如水、食物、手电、毛巾等。这些物品也会定期更换,防止失效过期。
二、抗震建筑保生命
(1)严格的法律保障建材质量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建筑物的抗震标准由《建筑基准法》和《建筑基准法施行令》严格规定。《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只有设计符合该法的建筑才被允许建造。根据该法,建筑材料都要经过官方认证,不合格的建材很难在市场上流通。同时,监管尽职尽责,使建筑商基本上没有空子可钻。
(2)质量轻、强度高的防震建材及防震设计
日本抗震房屋(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日本的建筑物中基本没有砖结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的建筑既安全抗震,又节省能源。家庭房屋建筑中普遍使用的新型材料的共同特征是质量轻、强度高,比如树脂、加气混凝土、碳纤维,即便倒塌坠落,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安装方便,盖房子跟搭积木一样轻松。此外,日本的建筑物一般都做了高等级的抗震处理。高层建筑顶层四角上一般都安装了防震陀螺,如果楼向左侧倾斜,陀螺就会向右侧倾斜,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建筑物不会倒塌。
(3)先进的抗震技术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 日本LIXIL住宅研究所2012年研发了一种新型抗震技术,即通过在墙壁中加入弹性材料能有效地吸收震动,能使建筑物在地震时的摇晃幅度减少一半。
日本太平洋水泥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强度最大的混凝土制品。该产品在原有的混凝土中添加了陶瓷性质的特殊添加剂,还改进了制造方法,使新产品的强度是现有混凝土强度的1.5倍,可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三、“星罗密布”的避难所
1. 学校、公园是常设避难所。
在地震灾害频发的日本,“地震再大,学校也不能倒”早已成为社会共识,学校、体育馆等公共建筑物的抗震标准最为严苛。因此,学校、公园等有开阔空间的地区就成为了常设的应急避难场所。与日本大多数城市的平均人口密度比起来,用“星罗棋布”来形容并不为过。例如,位于日本近畿地区中部的明石市,面积仅5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万人,却有约42个应急避难所和10个防灾公园。
人们因为经常进行地震演习,都非常了解离自己最近的避难所的位置。因此,在遇到地震时也不会过于慌乱,都会按照平时演习的程序,有序地转移到最近的安全地带。
2. 关键时刻监狱也可以当避难所
图为4月24日拍摄的拥有百年历史的当地著名监狱——熊本刑务所,向近邻社区的避难者提供临时避难场所。据说前来避难的灾区民众最多时超过200人。 中新社记者 王健 摄
在4月发生的熊本地震中,日本法务省官员岛卫皓一(音译)透露,由于一时难以安置数量庞大的地震灾民,日本当局决定开放一所监狱,让上百名无家可归者暂时与囚犯一同住在监狱里。岛卫皓一说,14日、16日两场地震以来,重灾区熊本县熊本市的一所监狱先后收容多达250名灾民。截至19日,仍有大约110名灾民与将近500名囚犯一同住在监狱内,被收容的灾民栖身在这所监狱的训练场内。
四、完善的监测体系 及时的播报系统
熊本地震时日本播发的紧急避难信息。(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日本气象厅在全国约200个场所设置了地震监测站,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全国约800个场所设置了地震监测站,上千个监测站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捕捉地震波的网络。一旦发生地震,有关部门立即分析由监测站传来的数据,推定震源和地震的规模,预测地震波到达各地的时间,并由气象厅迅速发布紧急地震速报。
另外,日本气象厅预先设定有可能发生海啸的断层,对海啸的数值进行模拟演算,将演算结果作为海啸预测数据库进行积累。实际发生地震时,立即从数据库中检索与发生地震的位置和规模相对应的预测结果,迅速向沿海地区发出海啸警报。
一系列动作有着标准的流程。日本气象厅官网上的海啸和地震信息发布流程显示,在地震发生1.5分钟后,地震烈度超过3级的地区需要发布地震烈度;3分钟时公布震源和震级,同时预估会不会发生海啸、发布含有到达时间和高度的海啸预警;5分钟后,发布震级超过3级的城镇、村庄的地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