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奉献更显“夕阳红”

  • 发布时间:2016-05-12 05:32:24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阅读提示

  2015年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推选结果日前公布,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东顶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2015年“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

  6年来,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老年志愿服务队穿梭于社区的家家户户、大街小巷,敲门送关爱,上门送服务,传正气、树新风,成就“给力夕阳红”。

  □ 本报通讯员 韩文彬 张颖

  一早一晚“爱心敲门”

  “起来了吗?”“哎,起来了。”4月27日上午9点,王福芹敲响84岁困难老人岑秀云的家门,听到老人的回应,她这一天才算是放下心来了。王福芹一边与岑秀云聊天,一边帮着打扫屋子,洗洗刷刷,这就是老姐俩的日常。

  今年已69岁的王福芹是东顶社区老年志愿服务队“爱心敲门”组的成员,除了她,这个组还有8位志愿者,他们每天一早一晚敲响孤寡困难老人的门,送一句问候,送一份关爱。

  记者了解到,东顶社区现有常住居民630户1620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440人,空巢、孤寡老人65人,70岁以上、重病重残、空孤老人25人。“我们社区的老龄化问题很严重,又是个‘打工村’,许多孤寡困难无人照顾。”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孟兰告诉记者。2010年初,村两委在走访中发现,很多老人缺乏关爱和照料。有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挪地去买菜,看着就叫人心酸。

  于是,王孟兰萌生了把社区一些赋闲在家的老人组织起来成立一支服务队的想法,想法一提出来就得到大伙儿的积极响应。2010年4月,一支21人的老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了,成员最小的52岁,最大的71岁。服务队分为爱心敲门组、维修服务组、治安调解组,他们穿梭于社区的大街小巷,送爱心,送服务。

  爱心敲门组不仅为老人们送去关爱,甚至还能救命。爱心敲门组成员焦秀梅告诉记者,她每天都去独居老人李晓华家中串门。李大娘70多岁,身体一直不大好,子女也都不在身边,这几年,李大娘对焦秀梅的脚步声和敲门声早已熟知又熟,单听脚步和敲门声,就能分辨出是不是焦秀梅。

  说起几年前的一件事,焦秀梅记忆犹新。

  2012年8月的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到李大娘家串门,敲了几次门,老人都没有回应,只听到屋里洗衣机工作的声音,以往都是赶紧开门,这次显然不正常。“可别发生了什么事。”焦秀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好的预感,急忙喊人打开房门,发现老人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没了知觉。众人连忙把老人送往医院抢救,终于挽回老人的生命。见到转危为安的母亲,闻讯赶来的儿女们激动不已:“医生说,俺娘突发心脏病,要是再晚来几分钟,就与我们阴阳相隔了,真是太感谢焦大姐了,感谢大家,要不是她们,后果不敢想象。”在东顶社区,像这样的例子可不少,爱心敲门组的作用不容小觑。

  维修调解各显神通

  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大多有一技之长或者在本社区拥有较高的威信,他们发挥各自特长,服务居民。

  “第一时间赶到”是东顶社区志愿服务队便民维修服务组的宗旨。便民维修服务组组长李庆成今年已75岁高龄,他是淄博五二五厂的一名退休干部,也是一名老党员,原先在厂里上班时就负责机电维修,退休后被选到居委会工作,他率领的维修服务队堪称居民的好帮手。

  前年夏天,一场狂风暴雨将刘大娘家的一棵大树刮倒,砸在了房子上,房屋脊檩被砸断。刘大娘子女都在外地,只有她一个人在家,眼看房屋就要倒塌,她拨通了便民维修服务组的求助电话。接到电话后,正在吃饭的李庆成扔下碗筷,拎上工具箱迅速召集5名小组成员赶到了刘大娘家,并立即联系建筑工人。当听说是社区老年服务队帮着刘大娘修房时,建筑工人们感慨“真是了不起”,他们也要做一次好事,最后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免费把房子修好了。

  多年来,维修服务组把居民和社区的活当成自己家的活,不管是谁家的水、电、管道、线路出现问题,只要打个电话或者捎个口信,他们便会及时上门帮助解决,还时常自掏腰包买配件,为群众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维修组成立5年来,已累计为群众提供换灯、维修水管、理顺电路等服务400余次。

  与便民维修服务组一样,治安调解组也在社区发挥着大作用,巡逻队每天两次巡逻威慑犯罪,维护社区治安,调解组更是村主任王孟兰的得力助手。

  前不久,老翟家一对叔伯兄弟因一条下水道闹起了矛盾,一个说:“你冲了俺家后院,必须改道。”另一个分毫不让:“没法儿改,就是从这儿走!”两人僵持不下,最后调解组出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村上出水泥,买沙子,雇匠人,志愿服务队成员当小工,大家一起修院子,这才平息了一场兄弟矛盾。

  自从成立了治安调解组,东顶社区从未发生过一起恶性事件,住宅楼内无一户安装防盗窗,家家安居乐业。

  “夕阳红”传正气

  从成立至今6年来,东顶社区老年志愿服务队每天行走在大街小巷,或敲门,或巡逻。说起服务队,居民们竖起大拇指,说“这支队伍真给力!”但也有人质疑:“这些人傻吗,没一分钱报酬,还整天忙乎乎的。”

  “奉献就是快乐。”维修服务组组长李庆成给出了答案,“我退休了,在家闲着也没事儿,咱拿着国家给的退休金,既然有能力,为什么不贡献社会,发挥余热,何乐而不为呢?”

  王孟兰很是感激这些志愿者,“咱社区没什么财力,只能请大家来会议室喝喝茶,唠唠嗑。所谓的回报,就是让志愿者登上社区四德榜。”而在志愿者们看来,人品道德的表扬也远远胜过金钱报酬。

  90多岁的丁瑞芳一直与自幼双目失明的儿子靠“低保”相依为命,是爱心敲门组让他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我的眼睛从小就不好,多亏了党的关怀和街坊的关心照顾,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可以说我的一切都来自于社会的关爱。我这辈子没什么贡献,只希望以后能将遗体捐献,也算是报答国家、回馈社会吧。”不久前,丁瑞芳在儿子的陪同下签署了遗体捐献书。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现在我们照顾老人,以后我们老了也有人来照顾。敬老爱老、互帮互助的风气也将一代代传承下去。”王孟兰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