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玉成”让垃圾分类走完“最后一公里”

  • 发布时间:2016-05-11 16:30:3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十余年前,张玉军从建筑施工、园林绿化起家,2010年正式涉足垃圾分类行业,从一点一滴的物业保洁服务做起,逐渐在垃圾处理方面有了自己的设备、中转站和研发团队。

  “但垃圾分类行业依旧有不少痛点,比如标准化问题、资质问题、成本问题,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习惯问题。”玉成集团董事长张玉军说。

  “我对垃圾有感情”

  在玉成集团宣传片的开头,没有董事长的身影,而是对地球哭泣的解释和一连串长镜头。“未来在于人类自身的觉醒。”宣传片画外音如是说。

  15岁那年,张玉军从河南郸城来到北京。最开始的营生就是“围着垃圾打转”,还卖过菜。直到2005年,张玉军都在“打零工”、“揽工程”,直到2008年完成积累成立了北京玉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随后于2014年成立北京新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西红门垃圾中转站,日处理能力达300吨。

  “我对垃圾有感情,觉得浑身都是宝。”转了一圈之后,张玉军似乎回到了原点,但如今的他,早不再是当年那个稚嫩的孩童了。

  对于工程和环保之间的相似点,张玉军说:“以前做工程,利润薄,天亮干到天黑,挣的都是人工费,靠的就是管理,多干活、少返工。而现在做环保,也是哪里累就往哪里去,需要克服的困难更是数不胜数。”

  近年来社会上大量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遗弃问题,是张玉军一块心病。这些制品不仅大量消耗石油资源,也给环境和城市塑料废弃物处理带来压力。

  “现在单靠人力分拣已经不行了,关键就是要从源头治理。”张玉军介绍说,如何从居民小区这个源头就把环保工作做实做好,是他最费神的功课。

  宣传引导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我们目前主要是要求对垃圾经常不按照规定分类的住户,实行跟踪登记,由垃圾分类指导员逐户宣传劝导,帮助他们一同分类;对于少数劝导无效的住户,不搞强制性进行分类,在综合分析原因基础上,上门耐心说服帮助,无偿发送垃圾袋,从情感上打动他们,行动上帮扶他们。”张玉军介绍说,目前对于社区的垃圾,玉成集团已经做到了减量化、标准化,从最难攻克的老旧小区试点,从规范化衣服晾晒、治理门前种菜乱象、统一筹划废旧自行车存放等细节入手,解决寻常物业公司关注不到的难点、共性问题。

  “人是最有感情的动物,用心做事,行动起来,自己做到了,一定会感动他人。”张玉军说。

  从小区分拣完成之后,厨余垃圾由专门的车辆收集,送至堆肥场堆肥,制作成颗粒作肥料使用。据玉成集团技术人员介绍,送往中转站的原生垃圾,则经受料漏斗和均匀拨料装置,送至滚筒筛分机,将垃圾分拣为筛下物和筛上物分别处理。

  目前玉成能做到从小区入户管理将垃圾分成两到三类,再到中转站分拣为有机物、惰性物品(如砖瓦石块及建筑垃圾)、铁质物品、玻璃、塑料、可燃物6类物品。

  在张玉军看来,世间本没有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罢了,“垃圾分了类,就成了资源”。

  敲开“政府购买”的大门

  去年收购北京恒兴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之后,张玉军掌管的玉成集团已经是管理着园林绿化、物业保洁、垃圾分类、文化传媒、商贸、投资六大子公司、近千名员工、500-600名环卫工人的综合服务集团。

  只有小学文化的张玉军,靠什么管理这个千余人的团队?如何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保行业脱颖而出?在张玉军看来,所谓管理,“只有合理的才能管得住,不合理,自然就管不住”。

  譬如倡导环保理念方面,张玉军常常鼓励在公司内部用废旧物做出一些装饰亮点,既美观,也体现了节约环保的精神。在张玉军的倡导下,公司高管、各个级别的员工也常常利用业余时间,用包括书画、戏曲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更为“接地气”的方式倡导环保理念。近期,玉成集团筹办的资源循环爱心驿站也正式运营。为了防止爱心驿站变成废旧物品的垃圾堆,所有捐赠的书、工具、衣物等都经过消毒,专人管理、保护、发放。

  “有多少钱,干多少事,有多大能力,承接多大的工程。”无论宏观经济如何波动、公司业绩如何起伏,张玉军的心态却一直很平和,作为一名北漂背景的企业家,他体会最深的一条,就是“不怕苦、不怕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次“并不赚钱”的活动,张玉军的做法和理念逐渐得到多方认可,也敲开了“政府购买项目”的大门。

  这些项目中,既有张玉军热衷的环保项目,也有他本人颇为熟悉的菜篮子工程,甚至还包括一些路段停车难、店外经营等问题的规范管理。张玉军感慨说:“政府购买服务为想创业、干事的人提供了机会,环保也好,社会治理也好,企业做比政府直接管效率高得多,虽然不一定能挣大钱,但确确实实能实现社会价值。”

  技术资质等门槛仍存

  进入环保业后,张玉军还越发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我们公司一开始用的很多人都是老乡,由于当地穷,都不能上学。来了一看人家技术员,高工资、高福利,没法比。”张玉军如是说,由此萌生了以技术突破带动企业新生的路子。

  “一开始我们只能聘用兼职的研发人员,如今公司总算拿到了燃烧发电、资源转化移动的专利。但遗憾的是,无害化技术还不能真正达到标准。”张玉军说。

  虽然近年政府大举投资,远距离建设包括首钢配建运营的门头沟鲁家山垃圾焚烧厂在内的大型垃圾处理项目,但运输成本却是环保企业难以承受之重。

  “门头沟的处理厂太远了。”张玉军感慨说,最好还是自己拿下这项技术、取得北京市环保局颁发的资质,从而真正覆盖垃圾处理全产业链条。

  此外,张玉军当前还面临一些类别的垃圾无法处理的尴尬。“垃圾分无害和有害两种,无害垃圾如餐厨垃圾,一些地方可能担心流入地沟油等灰色链条,存在一定障碍。而有害垃圾,如医用类的,由于担心污染问题,一般的企业也处置不了。”张玉军说。

  由于环保行业的特殊性,苦和累相伴而生,如何用人、留人也是张玉军的一道难题。

  “几年来,公司来来回回换了好几拨大学生,好在真正干事的留下来了。”张玉军介绍说,如今,通过集团旗下的北京信胜恒投资有限公司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员工的主人翁感及组织承诺得以最大化,“留住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不过,当记者问起,是否想要扩张到京津冀地区时,张玉军却实诚地摇了摇头:“垃圾分类还是一个大问题,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事,以能不能为周边带来福利为标尺做好服务。”

  “最近,玉成集团正在推广大学餐厨垃圾的处理,另外两个中转站也在规划当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政府购买服务,盈利的部分继续花在垃圾分类事业上,为企业也是为整个社会的转型升级而努力。”张玉军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