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结构失衡创新不足仍然困扰中国经济

  • 发布时间:2016-05-11 09:29:1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季度,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较好开局,但面临的一系数列问题也不容忽视。那么,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到底有哪些深层次的问题,怎么破解这些难题?

  对此,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他认为,当前中国的经济问题十分复杂,主要问题是结构失衡和创新能力不足,因而更需要加强供给管理。“没有创新很难有结构调整”

  “结构问题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发展是变革的函数,产业结构规定着经济发展的质和量的边界。”李义平告诉记者。

  李义平说,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的特点是附加值比较低的制造业,遍地开花的基础建设项目,各地普遍推崇的房地产业等为主打产业。尖端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以及文化产业发展不足。

  那么,为什么能够形成低层次的产能过剩,而且几乎固化呢?在李义平看来,低层次的产能过剩既是我们既有发展模式的产物,更是体制、机制缺少“吐故纳新”的活力使然。当国际经济形势向好的时候,低层次的产能过剩通常会被掩盖,世界经济一旦进入周期性的调整,低层次产能过剩的问题立即显现。

  另外,与地方政府的行为也不无关系。李义平说,一方面,地方政府更多追求以GDP为主要考核内容的政绩工程。另一方面,则对需要长期下工夫的实体经济,制造业等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的产业关注不够。第三,产能过剩是长期积累的,与时不时地、情不自禁地刺激不无关系。第四,是缺少过剩产能的退出机制。

  “充满活力的机制可以在产能过剩初见端倪的时候予以消化,不至于酿成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李义平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创新与结构调整是同等的,没有创新就很难有结构调整和提升。

  供给管理改革重点要有制度配套

  鉴于中国经济问题的实质是结构问题,创新问题是一个中长期的问题。对此,李义平认为,国家选择供给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正确的。然而供给管理必须有适合供给管理的制度安排,因而实际上是一个制度变革的问题。

  如何从制度上完善?李仁平认为,首先,必须明确供给管理所讲的供给是企业的供给。真正的企业的供给遵循效益原则,遵循投入产出的原则。“如果我们在以后的改革中,不能使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那就很难有供给管理意义上的供给。”李义平说。

  其次,特别应当研究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的问题。李义平说,地方政府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已有市场经济国家提供的案例跟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现在的地方政府职能是计划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这样的架构有利于粗放型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容易直接干预经济,直接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在这样的制度框架和思维方式的支配下,只要是上级文件强调的产业发展的方向,都可能一哄而上,即便是新兴产业,也可能处于该产业的低端而产能过剩。

  因此,李义平认为,应当让地方政府角色回归市场经济的基本角色,总的原则是提供基本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实行供给管理,地方政府要做的是: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另外,李义平还表示,中央政府应当切实转变职能,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要减少审批,破除垄断,精兵简政,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设置政府机构,规范政府各部门的职能。要在培育完善的市场机制上下工夫,为破产、兼并、重组、清理僵尸企业创造制度性条件,使之成为日常的正常性的行为,以有效配置资源。人们可以发现,创新最多的地方,通常是政府管的少,市场体制规范的地方,世界如此,中国如此。

  李义平强调,要改变思维方式,在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上下功夫,要尽可能低少调控,让市场体制经济规律自身起作用。政府各部门要恪守其基本职能,例如中央银行应当在币值稳定上下功夫,而不是热衷于频繁变动的货币政策。政府指导经济的文件应当规范,简约、稳定、易于执行,更多的作用于体制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像供给学派强调的那样,切实减税、费,切实减轻企业和老百姓的负担。

  创新需要制度保障和支持

  “创新是当务之急,然而创新就其本质而言不是号召的,不是轰轰烈烈的结果,是制度安排的结果。”李义平说,市场经济下的创新主体是企业。这源自于市场经济下创新的特点,即创新的回报性和风险性。创新包括技术上的风险和市场上的风险。

  一个国家的创新状况取决于民众的普遍参与制度,取决于商业氛围。商业氛围的浓厚,不仅会使创新的参与者绝对人数会增加,而且会提高创新的成功率。“政府要做的是创造浓厚的商业氛围,保护知识产权,使创新者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

  除此之外,李义平还认为,当前调整产业结构,清理过剩产能,可以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但总体方向还是要建立起健全的、本身具有自我强调调节功能的、充满活力的体制。最少宏观调控的体制是最健康的体制。“这应当成为我们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