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市场出难题 科企巧应对

  • 发布时间:2016-05-09 07:30:4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品种选育,既要面向适宜机收籽粒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更要面向以“节水节肥节药”为核心的节本增效可持续生产方式

  ◎◎将工匠精神贯彻到新品种的研发过程中,才有机会建立起优秀的品种研发体系,培育出可以真正提高农民收入的好品种

  ◎◎青贮玉米种子企业必须做好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使种植和养殖两方面都获得较好的效益

  □□

  本报记者王澎缪翼李国龙

  去年11月,农业部制定了《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调减玉米面积5000万亩以上,今年调减1000万亩以上。在此次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五年规划中,明确指出调减籽粒玉米,扩大青贮玉米,适当发展鲜食玉米;巩固提升玉米优势区,适当调减非优势区,重点是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春玉米,以及黄淮海地区低产的夏玉米面积,大力推广适合籽粒机收品种,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

  “此次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玉米的影响很大,尤其是镰刀弯地区主要种植的都是早熟品种玉米,这些地区的玉米种子销售成了问题,但也给大豆、薯类、杂粮、青贮玉米等提供了机会。”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说,“这几个作物的育种是薄弱环节。一方面要加快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和脱毒种苗的推广工作;另一方面杂粮品种的提纯复壮和加工也需要加强,饲草种子选育也是‘短腿’,过去重视不够。对种子企业和科研院所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此次的五年规划中,“品质”与“效益”两个词多次被提及,在以前产量与农民的种植效益直接挂钩,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品质与效益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现在玉米生产突出的问题是库存大、成本高,质量欠缺,市场竞争力不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说,“优良的品质是效益的保障,所以现在的主导方向调整为‘提质增效’,品质包括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卫生品质等几个方面。首先是商品品质,重点是提高容重,降低水分,控制霉变粒等;营养品质应重点发展高淀粉,玉米的定位即是高淀粉能量型作物,提高淀粉与高产相辅相成不矛盾。但对效益而言,产量是基础,仍很重要,还要产量与效益兼顾,只不过现在比以往更重视品质了。”

  此次种植业结构调整,玉米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镰刀弯地区首当其冲。对于众多经营籽粒型杂交玉米的种子企业和从事大田杂交玉米育种研发的科研院所而言,好似“凛冬将至”,紧跟形势做出市场定位和科研方向的调整至关重要。“在玉米育种研发上,应更加强调以生产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和市场需求多样化,品种选育和审定也不应一个模式一刀切,也应多样化。对于籽粒用大田玉米来说,既要面向适宜机收籽粒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更要面向以‘节水节肥节药’为核心的节本增效可持续生产方式,因此在密度上就不应该一刀切,既要有适宜高密度种植的高产型品种,也应有适宜中密度耐瘠薄的节水节肥经济型品种。同时还要加强优质青贮玉米和鲜食玉米的育种研发。”赵久然说。

  种子企业的首要目的是盈利,而农民的首要目的是增收。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籽粒玉米相较其他作物,从增收角度将不再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效益’这一核心,也就是‘增收’与‘降支’两个方面。”吉林德丰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继坤说,“将育种方向从‘增产’向‘增收’方向转变,提升品种抗逆性,形成以‘单位面积产量’为标尺的评估标准;‘降支’的核心是变革传统的玉米种植作业模式,提高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尤其是籽粒直收为代表的先进的作业模式,确保玉米在种植过程中能够为农民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品种宜精不宜多,育种研发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至关重要。“种企不能继续满足于每年新增了多少个新审定品种。”李继坤说,“将工匠精神贯彻到新品种的研发过程中,才有机会建立起优秀的品种研发体系,培育出可以真正提高农民收入的新品种,好品种。”

  此次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种业的冲击不言而喻,然而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种企和科研院所抓住机会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与众多经营籽粒型杂交玉米的种子企业相比,以河南省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

  为代表的一批青贮玉米种子企业就迎来了巨大利好。“随着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的公布,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河南省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光省说,“首先要做好宣传、引导和普及工作,现在大多数农牧民对青贮玉米的作用了解还不够,对经济效益收益方面没有直接的体会。其次,要做好售后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青贮玉米的推广应用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涉及种子销售部门、种植农户和养殖业,作为我们种子企业必须做好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使种植和养殖两方面都获得较好的效益。”丁光省还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青贮玉米研究及推广的扶持力度,“对于一个新兴的玉米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是必不可少的。应该从扶持收购环节扩大到种子的生产与种植环节。种子是农业的最先进的生产力,品种优质高产直接关系农牧民的经济效益,要想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必须从优质高产的品种上下功夫。”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