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大工匠 ”是这样炼成的

  • 发布时间:2016-05-09 07:30:4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社记者王烁

  凌晨,喧闹的城市安静之时,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冶炼车间的炼钢炉火热沸腾。杨金安套着厚厚的阻燃服,仔细观察炼钢炉的变化。

  参加工作32年了,晚上在50多摄氏度的冶炼车间里,守着内部温度达到1600多摄氏度的大型炼钢炉,已经成为杨金安的工作常态。

  “百炼成钢”,人们这样总结杨金安的“大工匠”之路。

  日前,记者随杨金安走进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冶炼车间。1600多摄氏度炉内高温、50多摄氏度的室内温度;伴随着喷溅的钢花,阵阵热浪袭来;设备运转轰鸣,工人须扯着嗓子讲话、挥动双手比划;为保障安全,工人在贴身衣服外再套上厚厚的阻燃服……这是记者看到的情景。

  杨金安表示,他高中毕业后第一次走进冶炼车间时,被这种工作环境“吓傻了”。那时候还是平炉炼钢,煤气、重油是主要燃料,整个车间烟尘弥漫、酷热难当,不时飞溅的钢花,一不小心就会落到身上。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杨金安扎扎实实从学徒做起,跟着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冶炼车间里学了一套炼钢本事。从2009年至2013年,他连续5年被评为公司的“首席员工”,2013年,杨金安被授予公司最高荣誉——“大工匠”。

  “只要取一勺钢水,泼在地上,根据它的状态,就能判断出它的碳含量;看炉渣的温度,就能判断钢水的温度。”杨金安练就出这般功夫。

  每一炉钢水的电耗、氧耗、钢水回收率等,杨金安都认真记录在工作手册上,用作分析总结。这样的工作手册,杨金安已写满50余本。如今,它们成了年轻炼钢工人学习的“宝典”。

  2015年6月,中信重工3天之内两创纪录——国内最大规格、重达338吨的加氢钢锭以及直径7.2米、重达204.8吨的国内最大管板锻件先后完成浇铸。按照工艺要求,此次的加氢用钢精炼后含磷量必须控制在十万分之六以内,而杨金安技术团队将其控制到了十万分之四。这两块“铁疙瘩”达到国际顶尖技术含量。

  杨金安先后参加了8项重大攻关课题研究,已有5个项目成功完成推广应用。此外,他还提出创新合理化建议20余项。

  创新带来效益。据了解,杨金安“提高电炉炉体寿命生产实践”的创新,提高了电炉炉体寿命,平均炉龄达到102.17炉次,6年来炉子没有一次大修,年节约耐火材料费用102万元。为了这项创新,光是炼钢炉电流电压的标准配比,杨金安整整计算了3年。

  核电用钢、航天用钢……一个又一个难题,被杨金安和团队先后攻克。他们用自身的艰苦努力与不断创新,形成了公司全面而强大的炼钢系统,实现了对所有钢种的全覆盖。

  “30多年,作为一线工人,可能会辛苦一点,但我们每开发一件新产品,制造出一个高端产品,都非常高兴。我现在的愿望就是希望在退休之前炼出世界上最好的钢,在世界炼钢行业有我们的一席之地。”杨金安说。

  据新华社郑州5月8日电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