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做优供给侧 甩掉“贫困帽”

  • 发布时间:2016-05-05 08:31:07  来源:南昌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安义县新民乡乌溪葡萄种植给村民带来看得见的实惠

  □记者 吴思勇

  5月4日,田里新栽的禾苗刚刚生根返青,正沐浴着暖阳,拔节生长。从105国道经排藉公路前往安义县新民乡乌溪村,走过一片葱绿的水田后,道路两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果园。和前方稻田里的一片静谧不同,站在路边,不时能听到从果园深处传来的欢声笑语。

  这个果园叫“乌溪葡萄小镇”,是乌溪村的产业发展基地。传入耳际的欢快,来自于正处在采摘丰收期的桑葚园。不种水稻栽果树——这个农业种植作物品种的改变,正为乌溪村带来发展新气象。

  乌溪村地处安义、永修两县交界处,有山地8700亩、耕地3480亩,人口1738人,是一个“地广人稀”的丘陵山村。然而由于传统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低下,村民人均纯收入一直远低于安义县平均水平,乌溪村也成为“十二五”省级贫困村。

  2011年,大家在讨论村级经济发展时认为,村民要致富、乌溪要脱贫,还是不能丢掉农业这个根本。但一直守着8700亩山地上的残次林、继续在3480亩水田里种水稻,“穷根”是永远拔不掉的。“农业强村、农业富民不是不可能,关键是要找对方法和路子。”村支书刘玖凰说。

  全村人集思广益,路子很快就找到了。2012年初,在浙江打工的徐永强说浙江金华家家种葡萄、户户都挣钱,很多开了厂的老板也投资种葡萄,产业做得很红火。当年9月,村干部去金华实地考察时,被当地葡萄销售“一天几十车、一车几十吨”的场景深深震撼。大家一算细账,种一亩葡萄的年均收入8000元,远远超过水稻的500元和棉花的1000元。“葡萄的经济效益高又不愁卖,我们为什么不种呢?”刘玖凰说。

  找到方向之后就是找方法。乌溪村与浙江的葡萄种植专家金文荣达成合作,一举解除了葡萄种植的品种选择、技术管理和水果销售等后顾之忧。同时,乌溪在全市首开农业合作社的“土地入股”先河,不仅顺利流转到了首期500亩集中连片的土地,还带动了更多村民一起参与葡萄种植。

  “嫁接”了全国先进葡萄产业运作体系后,乌溪“贫瘠”的土地上很快就有了不一样的收成。在葡萄种植第二年的2014年,乌溪葡萄成功试果,并在全国葡萄“难卖”的大背景下,凭借夏黑、夏音等市场畅销品种的品质优势,以10元/斤的价格,在田头被采摘一空,实现销售额92万元。2015年,乌溪葡萄产量翻两番后依然仅靠采摘就全部卖光,实现销售额400多万元。

  浙江的葡萄要通过超市、酒店销售,“后学”的乌溪足不出户就能把葡萄卖完,连采摘的工钱都省了,这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盛况让乌溪倍感振奋。为了把葡萄产业规模做大,去年乌溪村再次流转了200亩土地。同时针对本地消费者的口味,砍掉了80亩维多利亚、红富士品种,栽上了成熟更早、个头更大、果肉更香更甜的早夏黑、早甜、巨玫瑰、美人指、阳光玫瑰等葡萄品种。

  “我们还在葡萄园里种了无花果、桑葚、水蜜桃,现在乌溪每年从5月到11月,都有水果摘。”刘玖凰说,“这些水果种植的面积都不大,但我们种这些水果,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乌溪在周边地区休闲旅游市场的热度。”

  刘玖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国家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乌溪村发展葡萄种植产业,就是迎合当前全社会对农产品消费和休闲旅游业态新需求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使农产品能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同时增加了供给侧生产者的收益。安义县扶贫办负责人陈小云表示,在葡萄种植产业的强力拉动下,去年乌溪村民人均收入一改过去远远掉队的状况,追上了全县的水平,甩掉戴了多年的“穷帽子”。

  除了人均收入的增加,乌溪葡萄种植还给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总面积700亩的葡萄基地有54个股东,辐射到了乌溪13个自然村的其中7个,11个“财力不济”的村民以110亩地“土地入股”,分享到了脱贫致富的“红利”。除了农忙时的临时工,葡萄园自2014年起,以男性每年2.5万元、女性每年1.8万元的“年薪”,雇佣了6女2男共8个长期工,现在他们的“年薪”已分别“涨”到了2.6万元和1.9万元。在这些长期工中,孙学保、戴俭香是低保户,刘党女、孙财桂是聋哑人……以前他们“在家干不了重活、出去找不到事做”,如今在村里就有一份稳定且收入不低的工作。

  下午4点,桑葚园里的采摘客依旧熙来攘往,果园深处的喧嚣声一刻不曾停止。走出葡萄园,远处浅浅的稻田里,新栽的禾苗正迎风摇曳,向着一个新的丰收年招手。而“乌溪葡萄小镇”里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已经让自己在别人忙完春耕接夏耘的时候,早早将丰收的果实摘到了手……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