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供需两侧同时发力助推消费升级(下)

  • 发布时间:2016-05-02 20:30:51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关利欣 宋思源 孙继勇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让全国人民过上富裕生活,需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侧同时发力,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向服务引领转型升级。

  需求侧着力缩小城乡差距

  1.提升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一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通过重点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微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二是加大补贴力度。对公益性岗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技能鉴定等项目及公共服务平台给予补贴,降低城市新移民素质提升成本。三是提升城市新移民就业质量。通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手段,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从而提高就业收入。四是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途径,缩小收入差距,夯实消费升级基础。

  2.推广先进理念,提升消费意识。一是针对新兴消费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政府及相关消费者组织加强消费者教育,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媒体宣传,传播正确的消费与服务信息,并提供必要的消费咨询。二是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从舆论宣传入手,帮助消费者转变陈旧观念,尽快树立起共享、循环经济等先进消费意识。通过制作播放公益广告,适时向媒体和公众发布新消费相关讯息,扩大新消费认知度。由社区组织开展相关培训,举办绿色消费公众参与日、循环消费展览以及顺风车、玩具租赁等共享消费活动,进一步增强新消费理念,引导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消费升级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3.整顿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一是强化市场监管。增大消费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城市消费品市场的质量管理,整顿规范农村消费品市场,严厉查处假冒知名商标、商品包装、装潢等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行为,严厉打击销售有毒有害、“三无”产品、过期失效日用品行为。二是针对消费者投诉举报,认真排查案件线索,加大打击各类不规范服务的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基于零售、餐饮、住宿、居民服务等大众消费领域网络平台企业建立的消费者评价机制,鼓励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使用和反馈信用评价信息,依据服务、价格、环境、体验等因素,对线上线下商户提供的产品以及服务进行评价。培育和引导市场化平台企业在更多的消费领域建立信用评价机制,优化信用评价标准和方法,推动相关评价信息在各平台之间共享和互认。

  供给侧着力促进创新发展

  1.建立消费驱动型供应链模式。转变发展观念,以消费引领企业生产。首先,生产企业要牢牢把握以“消费者为中心”这一原则,在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进行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和营销推广,提升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的匹配程度。其次,流通企业充分发挥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通过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供应链改造,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和物流配送效率的提升,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动向并及时反馈给生产企业。最后,生产和流通企业应从“单兵作战”转变为“供应链协同”模式。通过协同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渠道商、销售终端、顾客等各个主体,向产品价值“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在接受订单、研发设计、产品代工生产、货物物流配送、货款收发及贸易融资等环节整合创新,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运作,从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最终实现供给由投资驱动模式向消费引领模式转变。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创新。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一方面,借鉴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技术赶超经验,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中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参与和承担国家的科技攻关任务,建立由企业牵头、高等院校或研发机构共同参与科技项目实施的机制,使科研开发项目直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联系起来,这有利于加快科研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相结合。逐步加大政府科技支出对企业支持的比重,引导企业及时跟踪和了解国际同行的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并加强国际间合作。另一方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原创技术和设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3.加快产品标准与规则国际化。首先,加快国内外市场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对接。针对国内外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一方面应加快修改和调整国内产品和服务标准,尽早与国际标准对接。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企业优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对尚无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指导帮助其制定企业标准,并按有关法定程序备案后组织生产。其次,建立符合国际市场的规则。加快建立符合国际市场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规则,针对与“互联网+”融合的新兴业态,应促进各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标准等实现互认,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规则、条例的研究和制定,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合作机制,为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创造必要条件,也为食品、农副产品、高端消费品等进口提供更好的贸易环境。

  4.完善新兴服务产业配套体系。首先,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对公办、社会经营的服务机构真正实现公平参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各服务领域,从而有效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其次,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教育使服务人员树立为消费者服务的思想,对培训、家政、养老护理等领域的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居民对服务消费的需求。同时加快营造吸引人才和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拓宽和规范服务业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通道,以促进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再次,通过开展共享消费、绿色循环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试点,完善政策环境。通过部分地区先行先试,破除新兴产业行业准入、数据开放、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政策障碍,研究制定适应新兴业态特点的财政、税收政策,推进共享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域化、链条化发展,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绿色、循环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

  5.推进流通和服务设施便利化。围绕大型业态体验化、小型业态便利化、电商业态个性化、服务业态人性化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流通业和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保证一定投资强度的同时,通过规划引导合理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流通效率。二是鼓励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借鉴国际先进营销管理理念,通过连锁化、信息化发展,优化经营业态和布局,提升消费便利化程度。三是推进居民服务设施建设。在城市,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重点建设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集中向社区居民提供餐饮、购物、洗衣、维修、理发、寄存、快递收取以及社区养老等居民生活服务,方便社区居民生活。在农村,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增加各类服务网店,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乡镇设立维修、理发、照相、大众浴池等服务网点,鼓励具备条件的乡镇探索建立农村居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解决农村生活服务供给不足问题。四是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供销社、邮政以及大型龙头流通企业建设改造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从而提高农村信息消费水平。

  6.构建统一开放新型管理体制。从国内各地区市场一体化的角度,一方面,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垄断的法律法规,确保国内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畅通无阻。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整合原有各部门重叠性业务分工,消除公共服务盲区,改变由相关部门的事权分割而导致的低效管理,为企业营造更好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从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的角度,一方面,适应新一轮对外开放新形势,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方式,促进市场有序发展,保障国内外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负面清单制度,建立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国际规则,为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消费升级创造更好的环境。

  (作者单位:商务部研究院)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