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郑言方:“90后”大学毕业生回乡建新式大棚

  • 发布时间:2016-04-30 05:34:14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戴玉亮

  4月22日下午,寿光市古城街道垒村西北角的7个温室大棚旁,大学毕业生郑言方正拿着智能手机设定需要放风的精准温度。“中午棚内温度特别高,必须及时放风,才能保证作物长势良好。”郑言方说。

  去年建设大棚时,郑言方就安装了自动控风设施。现在7个大棚的放风,完全实现了根据棚内温度进行智能化控制。“不能再像父母那样种棚了,天天手动放风,操心受累不说,还耽误时间。”1991年出生的郑言方说。

  前不久,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来到郑言方的大棚。“现在种棚和以前不一样了,需要知识,需要技术,需要年轻人,需要专业化、产业化的模式。你是大学生,愿意回家乡种大棚,发展蔬菜产业。咱们的蔬菜产业后继有人喽。”王乐义告诉郑言方。

  郑言方的农业之路并不容易。父母一直种大棚,却希望儿子能有份朝九晚五的工作。2007年,按照父母的意愿,郑言方报考了口腔医学专业。2013年大专毕业后,郑言方没有对口就业,而是去了日本某株式会社下的一家食品加工企业。1年多的时间,郑言方见识了日本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力量。“我想在科技种菜方面有所作为,改变父辈传统的蔬菜种植模式。种菜不能光是苦和累,应该是充满欢欣和喜悦。”郑言方说。

  2014年3月,郑言方辞去了日本的工作,决定回家种棚。郑言方的想法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寿光是蔬菜之乡,我认为蔬菜种植非常有前景。”面对父母的反对和周围人的质疑,郑言方一遍遍尝试说服父母。“看孩子如此坚决,又有自己的想法,作为父母也不能不支持。”最终父母同意了。

  动员父母卖掉了4个偏僻的老旧棚,郑言方以每年1250斤麦子的价格承包37.5亩地,决定建设7个新式大棚。

  建大棚,首先面临资金问题。在日本工作时,郑言方攒下8万元,加上卖掉老旧大棚的钱,建设资金还差一大截。“办法总比困难多。”父母总是鼓励郑言方。“7个大棚,预计投资120万元,目前我只支付了一半。除了使用8万元贷款,余下的是‘分期付款’。”郑言方告诉记者。

  为了节约成本,郑言方到生产厂家选择材料。“像购买大棚棉被时,我跑了10多家棉被厂,最后选了一家成本低的厂家。7个大棚的棉被共计23万元,我支付了10万元货款,剩余的部分两年内还清。”郑言方说。

  看着沿着生产路一字排开的7个大棚,郑言方说:“我做这些事情不是头脑发热,而是有着长远的谋划。新棚高度达到7.2米,相比老旧棚更容易排卤,也便于规模化生产作业和蔬菜运输。”

  去年5月,郑言方了解到寿光市菜农之家联合社。“联合社的运作模式与我在日本接触到的农业生产规范化和精细化模式非常相似。我觉得,未来寿光农业发展尤其是蔬菜种植方面肯定会走这样的路子。”郑言方说。

  加入联合社后,如有种植、施肥疑难问题,联合社技术专家会及时来棚里指导。因为种植技术好,郑言方的五彩椒春节前卖出了32元每公斤的好价钱。

  现在郑言方2个大棚种植毛粉西红柿,一个种植圣女果,还有4个大棚种彩椒。

  今年3月,郑言方被评为2015感动寿光年度人物,王乐义为他颁奖。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