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东北首富邵尚勤的侠义人生(一)

  • 发布时间:2016-04-28 09:29:2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邵尚勤(1874-1958)出生于大连市金州区,其父邵云福原籍云南,逃荒经山东至金州定居。1861年以经营“双兴号”杂货店起家,后改为“天兴福”。邵尚勤18岁开始经商,甲午战争后,先后于大连、长春、黑龙江等地开设“天兴福”杂货店、粮栈、油坊。1906年后,“天兴福”逐渐由经商转为粮油加工业。1918年于开原、海参崴、哈尔滨等地办火磨面粉厂。至1921年,“天兴福”面粉厂产量居东北之首,面粉供应全国,甚至国外,“天兴福”资产高达2000万大洋,邵尚勤被称为东北首富。

  侠义经商“德协同人”

  邵尚勤的父亲邵云福,在1861年用借来的二百两银子,开了三间门面的“双兴号”杂货铺,从针头线脑、烟袋锅、烟袋嘴起家,无物可卖,就蒸窝窝头卖。1905年日俄战争时,日军侵占金州到处掠夺,金州城里的商家个个门户紧闭,没有人敢开门营业。邵云福为了生计,加上认为店中没有贵重物品,冒险开业。日军官兵发现店中卖岫玉烟袋嘴,认为稀奇珍贵,争相购买。因为语言不通,且不明价格,日军竟以掠来的小元宝付账,让邵云福发了一笔横财,因此扩大了规模,并改商号“天兴福”,成为金州有名的店铺。据老人们回忆,当年“天兴福”深得人心,除了薄利多销外,贫苦市民买东西可以赊账,如果真的还不上也不会逼迫追讨。由于仁义经商,金州人赠送“天兴福”“德协同人”牌匾,传为佳话。

  邵尚勤18岁开始经商,他没有将自己局限在金州,奔波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地开设“天兴福”杂货店、粮栈和油坊。邵尚勤生性胆大,人也高大健壮,面对环境险恶的时局,别的商人畏首缩脚,他却侠肝义胆地做生意,多次遇险都化险为夷。自1906年开始,邵尚勤受南方工商业发展的启发,“天兴福”由单一经商,改为粮油加工,工商结合。在黑龙江肇东地区,“天兴福”购得土地二千垧,实行多种经营。1918年,邵尚勤引进美国最新制粉设备——“火磨”(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磨粉机)。整个生产过程,有二十多道工序,管理十分严格。工厂招收工人,要求读过高小,要有体面的人介绍,才能进入到“天兴福”做工。工厂里也实行“三不许”,即:不许夜不归宿;不许嫖娼赌博;不许腐化奢侈。“天兴福”以仁德经商,以仁德办厂,很快闻名东北。

  “火磨”面粉吃香全国

  由于经营得当,“天兴福”先后在开原、海参崴、哈尔滨、长春等地创办“火磨”工厂。并在铁路沿线大量购买房产,扩大“天兴福”的经营范围。邵尚勤的思路开阔,敢于创新,注重发现人才。他对工厂的管理,采用近代企业管理的方式。刘佩芝是金州董家沟人,他13岁进入“天兴福”站栏柜学生意。因为天资聪慧,正直认真,先后担任店员、会计、会计主任、营业主任,最后一直当到经理。刘佩芝是“天兴福”一手培养起来的人才,他得到了邵尚勤的重用,先是在长春“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当经理,后又调到哈尔滨第二制粉厂当经理。他一心辅佐邵尚勤,服务“天兴福”。“天兴福”是东北地区最早进入现代化生产与管理的工商企业。除了刘佩芝,李鼐传、赵子宽、李进祚等人,都是“天兴福”培养出来的高级管理人才。“天兴福”的面粉在当时的招牌叫天官牌,分为绿天官、红天官、蓝天官、黑天官四个标志、等级,被人们称作“砂子面”。所谓砂子面,在放大镜下面,面粉呈现的颗粒状,如同立方体的砂粒一样。当时已经有日本产的面粉进入中国,但是相比较起来,天官牌面粉劲道,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深受民众厚爱。为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天官牌面粉还得到国民政府免税的待遇,不仅占领了东北三省的粮食市场,而且进入到了关内,畅销全国,也出口到国外。(史连文)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