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厄尔尼诺如何“搅扰”汛情

  • 发布时间:2016-04-18 02:31:3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自超强厄尔尼诺形成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就出现诸多状况。近日,南方地区连续多轮降雨天气过程,一些河流出现超警洪水,并且伴随着3月21日广东省首先进入前汛期,华南前汛期较常年偏早16天到来。南方的多轮降雨背后是不是厄尔尼诺在“捣鬼”?这个调皮的“小男孩”会加剧今年汛情吗?我们又该准备哪些招式应对厄尔尼诺“余威”?日前,《经济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南方为啥雨多多

  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4月11日至13日,我国南方开启3月下旬以来的第四轮暴雨强降水过程,而之前的3次暴雨强降水分别出现在3月20日—24日,4月2日—4日和4月6日—7日。累计有46站的日降水量突破当月历史极值,其中湖北大冶、湖南汝城等5站日降水量突破当地春季极值。

  实际上,天气气候系统“情绪不稳”不是近期才发生。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介绍,从去年夏季开始,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多,而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呈现“南多北少”的降水分布特征,入秋以后,南方地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特别在去年11月,广西、湖南和江西等地出现罕见“冬汛”。去年冬季,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以上,创历史最多纪录。

  这些复杂状况正是超强厄尔尼诺在“搅局”。周兵说,厄尔尼诺虽然是海洋温度升高的现象,但通过海洋与大气互动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厄尔尼诺易使某些环流系统稳定,例如当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稳定在某一区域而不再南北游走时,雨带也将相对稳定,就会产生一些区域降水集中,而另一些区域降水减少,持续降水与持续晴热并存易形成灾害。因此,总体来说,厄尔尼诺易造成大气环流系统的异常,这一异常叠加在我国的季节进程中,厄尔尼诺就像外部力量,给我国季节进程加力,影响了降水变化与季节转换的步伐。

  此次的南方大范围降雨也与厄尔尼诺密切相关。气象专家介绍,正是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激发菲律宾—南海的反气旋性环流,导致副热带高压持续异常。中低纬度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系统的影响,由于其长时间持续强度偏强,脊线位置偏南,使得来自热带太平洋和赤道印度洋的水汽充沛,直接导致长江以南的大范围地区降水偏多。

  虽然南方小伙伴早就想与接连不断的强降水天气挥手告别,但事实上,南方强降水还只是开了个头。周兵表示,目前南方的强降水是两种气候现象的叠加,即江南春季连阴雨和华南前汛期前期降水的共同结果。华南前汛期最强的阶段一般出现在5月份,随着南海夏季风的爆发,西风季风强盛,暴雨过程会频繁发生。因此,两广等地的大范围强降水还未来临。

  “真正考验我国大江大河是否发生特大洪涝的时间可能在6月—7月的梅雨季节。”周兵说,由于长江流域降水集中,加上前期秋冬季雨水充足,春季降雨又频繁发生,主汛期极端强降水的出现将诱发大江大河洪涝可能性增大,洪水风险加大,气象灾害加重。因此,在超常厄尔尼诺次年,长江流域洪水风险确实存在,需要密切关注和防范。

  今年春夏汛情几何

  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表明:厄尔尼诺在2014年9月开始形成,到2015年11月达到峰值(2.9℃)后,目前处于继续衰减状态。

  据了解,在本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之前,近百年间仅发生过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即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持续时间分别为14个月、13个月,每个月海温比常年平均值偏高的累计值为21.5℃、23.1℃,海温比常年平均值偏高的峰值分别为2.8℃和2.6℃。

  “生命史时长、累计强度、峰值强度,本次厄尔尼诺事件3个指标都达到了历史最高。这次过程比之前发生的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这两次都强,是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说。

  尽管当前超强厄尔尼诺已经处于衰减状态,但是其“余威”仍不可小觑。而且厄尔尼诺峰值过后的衰减年,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厄尔尼诺次年,往往伴随着区域和全球气候异常而引发的灾难。从今年汛情和天气形势的会商分析来看,在超强厄尔尼诺的影响下,我国气象年景总体偏差,防汛抗旱形势严峻。

  周兵表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会通过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等,影响全球天气和气候。在厄尔尼诺次年的夏季,由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沃克环流减弱,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位置偏西偏南。东亚夏季风偏弱,暖湿气流北上势力不强。因此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季风雨带偏南,从而使长江中下游多雨,华北和黄河一带少雨,易干旱。

  “具体而言,今年汛期降水偏多,涝重于旱,全国平均降水量和多雨范围均比1983年明显偏大,但小于1998年,流域性洪涝灾害比1998年轻,但比1983年重。主汛期(6-8月)有两条雨带,主要多雨带位于江南北部、江淮、江汉及西南地区东部,另一多雨带位于东北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周兵说。

  专家提醒,气象灾害防御方面,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需注意防范汛情,江淮、江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需防范暴雨灾害并引发的城市内涝,可提前加固防洪堤坝等基础设施,加强城市防涝设备的巡检。东南华南沿海要加强防台风工作,防御强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和大风灾害。

  “预计超强厄尔尼诺将于今年5月结束,随后的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进入正常状态。但大气对厄尔尼诺的响应有滞后性,国家气候中心会加强实时监测和滚动预测,面对灾害审慎应对和科学决策。”周兵说。

  应对风险要使哪几招

  超强厄尔尼诺下,洪水灾害风险迅速升级。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副所长严登华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今年暴雨洪水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范围长历时的暴雨洪水的风险和发生的概率有可能增加;洪峰的强度和推进的速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快;山洪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可能进一步加大。”严登华说。

  虽然气象专家预计,今年汛期流域性洪涝灾害比1998年轻,但仍有不少人对一旦出现大洪水该如何应对表示担忧。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严登华表示,1998年大洪水以后,我国加大了大江大河治理,防洪体系基本形成,防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中小河流的治理和山洪灾害的防治也在稳步推进,我国防洪硬件设施条件得到整体提升。此外,为了降低洪水的灾害风险,水利部门部署了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工作,这对于制定洪水风险预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信息技术得到进一步深入应用,也使得防洪调度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严登华建议把握好几个发力点:第一,要做好中长期洪水风险、洪涝灾害的预警、预报;第二,按照洪水风险防控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应急预案的细化和演练;第三,进一步加强流域层面上的洪水的统一调度与管理,服从国家防总的统一调度指挥。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深入,高风险的洪水发生概率可能进一步增强,洪涝的应对将成为长期的问题。因此,除了防范当下的汛情,还应该做好应对风险的长期准备。

  严登华表示,首先,要在现有海绵型城市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生态海绵型流域。所谓生态海绵型流域的建设,就是要按照山水林田湖的基本理念加强生态的恢复,充分发挥林地、草地、天然湿地、湖泊等对暴雨洪水的调蓄作用,充分利用好这类绿色基础设施。其次,加强土壤“水库”的建设,提高土壤对暴雨的调节能力,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加强地下水库的建设,利用地下空间提升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我们不但要充分降低洪水风险,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洪水的资源化,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具体落实。”严登华说。为此,应该在充分挖掘自然调节潜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水库、堤防、渠道等灰色基础设施能力,在流域层面上提升对洪涝水的滞、渗、蓄、净、用和排的整体功能。进一步融合现在的大数据等技术,加强智能水网、智慧流域、智慧水务的建设。通过陆气的耦合和陆面水文的耦合,采用动力学的机制,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提升洪水的预警预报能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