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做好山林大文章

  • 发布时间:2016-04-13 06:06:3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山林既是导致山民贫困的原因,也是山民赖以脱贫的根基。湖北襄阳是怎样“靠山吃山”,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襄阳市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农户主体、企业带动、合力扶持”的原则,以打造千亿级林业产业为目标,深入推动林业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大力发展苗木花卉、木本油料、生物质能源等十大林业产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湖北省襄阳市现有590万人口,其中贫困人口27万人,大多分布在秦巴山区南河流域的南漳县、保康县、谷城县。其中保康县是国家秦巴山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这三个山区县是襄阳市重要的绿色生态保护区,现有林地面积1086万亩和森林蓄积量1756万立方米,分别占全市的77.7%和69.3%。

  面对这么一大笔林业资源,如何发挥林业优势,做好精准扶贫?《经济日报》记者深入襄阳进行了采访。

  做强林特产业

  “感谢佰蒂蓝莓公司让我一家子住上了好房子!”63岁的罗国旭老人高兴地指着三间崭新的瓦房说。

  罗国旭是保康县过渡湾镇茶庵村村民,他家只有10亩旱地,过去种玉米靠天吃饭,遇到好年景,收入才2000多元,家境困难,年年吃救济。2012年在襄阳佰蒂公司带领下种植蓝莓,10亩旱地每年纯收入1.5万元。罗国旭还在佰蒂公司做季节工,每年收入万元左右,老伴做散工每年也有5000多元的收入。现在有钱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把房子整一整。

  茶庵村党支部书记罗良绪介绍,全村112户950多人,大部分为贫困户。2010年,襄阳佰蒂蓝莓公司采取“公司+农户+集体”的模式在该村发展蓝莓产业,农户通过租用或以林地入股的方式与佰蒂公司签订协议,由公司进行林地改造、提供种苗、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鲜果采摘后公司以保底价格回收,目前全村种植蓝莓2500亩,年产值1000多万元,帮助了很多农民脱贫致富。

  “经济林是山区发展的优势产业,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色产业。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林,把扶贫工作与深化林业改革、加快生态建设、培育富民产业、建设美丽家园科学地结合起来。”襄阳市林业局局长余涛说。

  襄阳市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农户”合作方式和“上级财政补一点、地方财政拿一点、工作队帮一点”的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地发展经济林,让农户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2011年,谷城县紫金镇倒沟村农民龙振国与湖北正全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产品回收合同,种植油茶150亩,今年产油茶果3万多斤,收入达5万元,再过3年进入盛果期后,可年产油茶果10万斤,收入达20万元。油茶树一般生长期在50至60年,可从根本上解决致富问题。目前,全市建设茶园基地36.8万亩、水果基地50.8万亩、核桃基地60万亩、苗木花卉基地8万亩。全市已发展林业龙头企业78家,组建林业合作社274个,涉及农户2.3万户,2015年全市林业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

  改革采伐方式

  谷城县五山镇邓坪村村民张玉文有山林面积100多亩。“这是一笔多大的山林资源呀!以前是抱着金山不赚钱,家里一贫如洗。原因在林业管理。”张玉文说,近年来林业部门给予他按照木材消耗量和到户的采伐计划,每年可以砍伐10多亩的杂灌木,年发展花菇1万多袋,纯利润5万多元,不仅盖起了小洋楼,家庭存款也有了20万元。

  如何实现林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推进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扶贫方式?只有改革林木采伐方式。

  襄阳市创建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全面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林权流转机制改革,促进林权价值货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林业投资社会化。针对贫困地区土地条件较差,山林多以杂灌为主的现状,襄阳市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对杂灌林实行“三改”,提高了林地生产率,带动了林农脱贫致富。

  改间伐为全伐。过去农户多采用间伐方式,部分林地演变成残次林,利用价值低。现在,襄阳市大力推广小片砍伐方式。根据农户山林面积大小,以10年为一个轮伐期,每年安排十分之一的面积实行全伐。对砍伐后的杂灌木,指导农户发展袋料食用菌、天麻、灵芝种植等。

  改无序伐为计划伐。改革采伐指标分配方式,简化采伐审批程序,将采伐限额指标“进村入户”,使每一个贫困农户的采伐指标、采伐方式做到“5年、10年早知道”,确保采伐管理政策得以阳光操作。

  改粗放经营为精细化管理。以往只采伐不管理,任其自然生长;采取有计划的采伐方式后,农户把山当地种,把林当田管,对采伐地及时造林补植,极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活立木蓄积量。

  用好绿色资源

  “贫困户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山地面积大,交通不便。山林既是导致山民贫困的原因也是山民脱贫的根基。”襄阳市扶贫办主任陈玉全说。

  襄阳市将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做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互利双赢,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人口、资源与环境良性循环。目前全市完成退耕还林136.7万亩,兑现退耕农户钱粮补助14亿元;落实天然林管护面积93万亩,管护公益林380万亩,每年兑现补助4000多万元。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市森林覆盖率增加了6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面积和泥沙流失量降低21.8%,既保护了森林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又调整了农业结构,增加了农户生态补偿收入。

  襄阳市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将文化元素与生态保护、文化符号与生态发展有机融合。目前,全市已建设自然保护区13个,其中国家级1个;森林公园9个,其中国家级3个;湿地公园8个,其中国家级5个;绿色示范乡村599个,其中省级绿色示范乡村139个。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襄阳市大力发展森林旅游,2014年全市森林旅游产业产值23亿元,2015年突破30亿元。

  “靠山吃山话好说,苦于富路找不着。如今山好水也美,种植养殖是富路。”谷城县薤山高庙村六组村民程良权编了这段顺口溜。

  襄阳市紧紧依托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着力抓好林药、林菌、林菜等八大林下经济产业,培育“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两个,2014年全市林下种植面积15.52万亩,产值7.5亿元;林下养殖达2379万头(只),产值8.2亿元。

  “贫困山区因山而贫,脱贫致富的希望在山,持续发展的根本还是在于做好‘山林’大文章。”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军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