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史前建筑文明的曙光

  • 发布时间:2016-04-09 01:29:5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品筑春秋

  古猿从树上下地并直立行走以后,双手得到了解放。双手的解放是产生“人类”的重要先决条件:能够主观地制造工具。

  自从原始人学会了制造工具,文明的曙光开始闪现:他们聚集群居在一个大山洞里,利用篝火烘烤食品,使用骨针缝制衣物,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动物时代——最典型也最为大众熟知的,就是北京周口店人,俗称“北京猿人”。

  周口店人生活在距今50万—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力的限制,他们还建造不出像样的住所,只能选择天然山洞来栖身。然而,数十万年以后,又有一群原始人占用了这些山洞,他们就是距今1万年的山顶洞人。

  作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山顶洞人做出了一项了不起的贡献:他们发现了中国建筑史上第一种红色颜料——赤铁矿中的氧化铁红!这种性能极其稳定的暗红色无机颜料,在接下来的一万年里,成为了诸多宫殿、庙宇、园林的外墙粉饰选择,直到今天都没被淘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红色冠盖,涂刷的就是氧化铁红涂料。

  时光流入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此,中国古人类分成了北方人和南方人两大流派,前者生活在黄河流域,后者则活跃在长江流域。我们今天说“长江、黄河是中国的两条母亲河”,是有道理的。

  原始社会的古代建筑因地理环境而分成两派:北方人挖地窖(穴居),南方人搭鸟窝(巢居)。这是因为北方少雨,且土层结实均匀,不易倒塌;而南方多雨,蛇虫鼠蚁时刻侵扰人类,故而逼着南方古人盖“楼”居住——今天,我们还可以从陕北窑洞、云南吊脚楼找到这两种住所的影子。

  在考古实物上,西安半坡遗址是穴居的代表,而余姚河姆渡遗址是巢居的典型。

  半坡聚落遗址分为居住、陶窑、墓葬三区,其中早期的居住遗址以穴居为多,晚期基本发展到地面建筑。这些穴居建筑中,一般是向下深挖0.5—1米,形成一个方坑,然后中间树立四根柱子,上加四根大叉手,披覆茅草,最终形成方锥形顶盖。穴居房屋的优点是构造简单、防风防晒,缺点是采光不好、不耐雨水,所以到了半坡晚期,穴居房屋逐渐淘汰,地面建筑大行其道。这些地面建筑不再深挖地窖,而是在平地上树立承重大柱和木骨排柱,显现出“间”的雏形,标志着中国以“开间”为单位的木构框架体系趋于完成。

  河姆渡人则是干阑式建筑的先驱。他们建造住宅时,先打下1米长木桩,木桩上架设纵横交错的地龙骨(地梁),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的地板,地板上再立柱、架梁、敷橼、盖顶。地板起防湿、御虫蛇作用。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

  从住宅营建看,河姆渡人已较熟练地掌握伐木、加工成桩、柱、梁、板等建筑构件技术,梁柱间已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不同榫卯形式均基本符合受力要求,与晚期木构大致相同,木构件上刻有双圆、直线、斜线、植物茎叶等装饰图案。

  在建筑史上,河姆渡人有三处伟大发明,左右了中国建筑史的走向,堪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是榫卯。榫卯结构是中国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如同汉字的发明一样,源远流长、自成体系。由榫卯进化到斗栱,历经了大约5000年的漫长岁月,汉代以后,斗栱大量地运用在各种高档建筑上,成为不可或缺的组件。

  二是漆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世界最早的漆器——两件朱漆木碗,这两件刳器外黑内红,色相饱满纯正,膜面光亮晶莹,说明当时制作者的调漆和髹涂技能已达到较高水平。天然大漆广泛运用在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和美化上,从先秦到清末,始终未断,用天然大漆做出的不同彩画图案,也是区分建筑等级的一种手段。

  有趣的是,中国漆器于唐代传入日本,但是明代以后,日本的漆器技术反而青出于蓝。在大航海时代,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一起风行欧洲,故而瓷器的英文是china,而漆器的英文是japan。

  三是水井。有了水井,人类就能定居下来,避免了四处迁徙之苦。游牧民族每年“逐水草而居”,四处漂泊,居无定所,而农耕民族就可以依赖水井定居一地,繁衍生息,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这口水井,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口木构水井,你还会觉得它平常吗?

  因为河姆渡人的三大发明,中国古建筑才开始向定居化、力学化、装饰化发展,我们今天看到的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庙三大古建群,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综合了列朝列代的建筑科技之大成,但从根源上说,都是得益于河姆渡人的这些发明,无一例外。

  纵观史前社会的古建筑,用今人的眼光来看,自然都是些粗陋简单、不值一提的作品,甚至连“房子”都算不上,只能说是“窝棚”。然而,在今天非洲的不发达部落,依然还存在大量的这些“窝棚”,它们历经万年岁月的洗礼,是后世诸多宏伟古建的老祖宗。

  中华大地上,石器时代的遗址已经发现了上千处,几乎遍布全国。在建筑方面,有群居的聚落;供生产与生活用的窑址、公共房屋、住所、窖穴和畜圈;供防御的垣墙、濠沟;原始崇拜所需的祭坛、神庙和神像以及公共墓地等,这些建筑物构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会生活圈,是老子主张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理念的一个缩影。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