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加快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发布时间:2016-04-07 05:59:1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人口红利消退、工资水平持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工业增速放缓。当前,主要依靠需求侧调整已难以解决工业发展中存在的根本性矛盾与问题,需要将政策重心转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提高投资有效性,培育新供给,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和效率,从而增强工业增长动力,实现高端、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一)

  国内大量未得到充分满足的有效需求为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基础。当前,我国工业领域供给与需求存在较为严重的错配,一方面是中低端产品的普遍、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是高端产品需要大量进口。此外,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产业转型升级也对先进仪器装备、核心零部件、高端服务提出更多的需求。可以说,供给侧改革具有巨大的潜力。

  工业要素供给条件的变化要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抓住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以及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离岸外包的趋势,充分发挥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工资水平低的优势,从而形成强大的低成本制造能力。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终结和近年来工资水平的持续快速上涨,我国工业传统的价格优势逐步被削弱,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出现向更低成本国家转移的现象。基于廉价劳动力的工业国际竞争力已难以维系,必须要对我国工业的要素投入进行重新组合,将人力资源数量和成本优势转移到人力资源质量和素质优势上来,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化解资源、环境瓶颈的需要。工业的高速增长在支撑我国整体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矿石、能源严重依赖进口,原油对外依存度突破60%;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严重,大范围的严重雾霾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可以说,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此外,我国出口商品的单位价值与进口商品差距巨大。通过提高工业供给水平,可以采用更先进的装备和工艺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治理既有的环境生态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我国可以在工业产品总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减轻对环境生态和减排的压力。

  (二)

  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内容。

  其一,要改革产业组织结构。当前我国出现了一批占用大量资源、生产效率低下的“僵尸企业”和规模不经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的落后产能,严重的产能过剩制约了企业健康发展。通过落后产能的淘汰、“僵尸企业”的退出和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改变恶性价格竞争局面,能够为优质企业腾退出发展的空间,进而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增强企业主动进行供给侧改革的能力。

  其二,要改革投入要素结构。经济的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才是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工业的供给侧改革要通过完善教育体系、加强在职培训等措施培养产业升级所需要的高水平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人力资本和技术对工业增长的作用。积极采用先进的装备、工艺和技术,特别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果,促进两化融合和工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

  其三,要改革产品结构。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业态创新,开发符合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方向的新产品,消费品要重视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性能和质量,要重视提高产品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对进口的依赖。

  其四,要改革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资源依赖度低、排放小的高技术产业和服务型制造业,大力培育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降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

  通过供给侧改革不断创造和提供新供给,填补国内市场空缺,满足以前未能实现的需求和引致新的需求,实现我国工业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向中高端迈进。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打出一套有效的组合拳。从短期看,要优先解决好去产能、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去杠杆等几大关键问题,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使企业轻装上阵。从长期看,要改善劳动力素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工业企业的创新动力,特别是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契机,促进工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转型,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来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推进制度创新,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配置,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共性技术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减轻企业负担,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但从根本上还是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无论是“僵尸企业”的兼并重组还是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创新都需要企业遵循市场规律,根据技术趋势、需求变化、竞争形势作出自己的选择。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