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大限将至 东莞私募打响保壳战

  • 发布时间:2016-04-06 07:00:13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2月5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其中明确表明“期限前未备案产品将被注销牌照”,被誉为“史上最严”的私募政策。于东莞而言,金融领域的规范和优化显得尤为迫切。新政的作用下,东莞的私募行业又会呈现何种发展趋势?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私募机构的规范化有利于提高行业的透明度,对东莞本土私募服务实体经济有推动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 叶永茵 龚名扬

  东莞私募基金规模小于佛山珠海

  东莞向来是私募基金寻找资本、投资项目的“聚宝盆”。在新常态下,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东莞的融资需求更为旺盛,私募行业迎来快速增长期。

  记者获悉,东莞私募行业兴起于2014年,当时东莞仅有3只私募基金。自去年新一轮股市行情的持续向好,东莞的涌现出一批私募基金公司。

  据东莞市金融局提供数据显示,经工商登记注册的东莞股权投资企业从2012年的98家增至2015年末的1077家,截至目前,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东莞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已达151家。

  从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来说,东莞151家的数量处于广州、深圳之后,位居广东省地级市首位。而佛山、珠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分别为106家、101家,紧跟东莞之后。

  结合基金规模和基金的数量来看,东莞有点后劲不足。譬如,东莞的基金数量有127只,其基金规模仅有43亿元。同是存款超万亿元的佛山的基金数量仅106只,其基金规模达127亿元,仅排在深圳、广州之后;珠海的基金数为62只,基金规模达105亿元,位居广东省前列。

  可见,按照基金规模来看,佛山和珠海均数倍于东莞,东莞与之差距明显。目前,东莞只能和惠州一同排在第三梯队。

  缺乏专业操盘 近四成私募沦为“空壳”

  之所以有这么明显的差距,皆因东莞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并没有发行和管理基金,有“空壳私募”的嫌疑。目前,东莞15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中,有近四成的属于“目前没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类别。

  为何“空壳私募”的占比如此高?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透露,近两年,私募行业呈现爆发性增长,行业呈现鱼龙混杂的现象。

  事实上,在新政之前,中国基金业协会并未明确要求基金管理人在登记后特定时间内募集产品,且对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要求低、备案成本不高,企业备案变得相对容易;另外,部分地下私募由于无法走向阳光化,导致只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备案产品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在这些“私募空壳”中,原来手持大量现金的东莞“土豪”也参与其中。东莞证券场外市场部副总经理谢稳光告诉记者,东莞的银行存款余额过万亿元,土豪们认为私募机构是骗钱的。“他们宁愿自个儿成立个私募企业管理自己的资金。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操盘,这些私募机构沦为‘空壳’也是常事。”

  在华联期货机构部总经理彭湘龙看来,“这些由几个本地土豪成立私募基金,玩味比较浓厚,本身投入资金成本很少,其产出自然也是不多的。”

  双诚资本总经理王涛还告诉记者,东莞的私募空壳还有一些原先从事证券、银行业人士的踪迹。原来,这些混迹在金融圈许久的人士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以及有一批跟随的资金,因此,他们会成立私募机构来管理这批资金。

  “很多私募机构都是先备案,等候条件成熟再发。也存在备案后只是代发其他公司的基金,而没有自己管理的基金。”王涛说道。

  5月1日完成第一批清理 小私募借桥保壳

  除了私募空壳现象严重外,东莞部分私募机构投入非常小。据一份东莞私募协会提供的报告显示,东莞有些私募机构的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更有甚者,在多个已经发行产品的私募机构中,其高管并没有基金从业资格,且数量不在少数,这些跟《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多项规定有违。

  根据私募新政的规定,今年5月1日将完成第一批清理,8月1日完成第二批清理。如今距离5月的大限不远了。这些不符合规定的小私募该何去何从?这些私募机构是保壳还是弃壳?

  记者发现在各大券商、中介机构在推送“高效的产品设计”“快速的产品发行”等“保壳套餐”。熟知行业情况的王涛向记者透露,在私募圈里,不少私募机构在想各种情况“保壳”,有些正在谋划买壳,也有在计划在短期发行小型的基金产品,还有的是计划借助别人的渠道发行产品。

  以短期发行小型的基金产品为例子,王涛算了一笔账,若自主发行产品,包括产品发行、资金托管、资金募集,成本最低得15万元。

  对于私募机构努力保壳,东莞市财智财富理财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柳根认为从监管的角度来说,基于私募的良莠不齐,新政的出台可为行业带来规范性的监管。

  在多数私募机构在热火朝天地打响轰轰烈烈的“保壳”保卫战的同时,也有部分私募机构打算“弃壳”。

  在去年那场来去匆匆的牛市中,A股市场经历大幅度调整,私募市场也从最顶峰跌至谷底,东莞多个私募产品的产品净值也几近腰斩。“现在股票行情走下坡,私募机构自然是挣不到钱的,规模较少的小私募挣钱更难,或面临倒闭。”彭湘龙在接触东莞一些私募机构的时候,发现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彭湘龙说:“这样的小私募挺多的,他们在等待下一波行情。然而,这个周期是无法预料的,因此,他们保壳的积极性不强。”

  上述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即使没有牌照小私募想持续运营,他们为了降低成本,也不会自己出面保壳,而是通过有牌照的私募机构或者其他通道发行产品,其费用才千分之二,即发行100万元的私募产品,其费用在2000元左右。

  ■对话

  ●东莞市财智财富理财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柳根

  ●双诚资本总经理王涛

  新政对实力私募机构冲击有限

  南方日报:史上最严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规范政策出台,对近年来东莞发展迅猛的私募行业有何影响?

  杨柳根:自2014年实施的“私募登记备案制度”以来,私募行业一直处于野蛮生长阶段,东莞的私募行业也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如今出台的新政,其准入门槛从原来的宽松变得收紧。从行业长远的发展来看,这种收紧的态势对私募基金整体是个利好的措施。

  自政策出台后,东莞确实有不少私募机构想尽办法“保壳”,但是“保壳”不是私募行业发展最终的目的,从单个私募机构到整个行业,其发展的规范化、合理化、程序化才是最本质的要素。

  王涛:行业越规范,对行业的发展越是有利的。政策的出台对私募机构监管和准入门槛是增加的,虽然是有些繁琐,但是终归是有规范化的“身份”了。对于我们这些东莞本土的私募机构来说,履行监管的条例并不难。纵观东莞整个私募行业的格局,经过多年的发展,私募行业的根基还是相当深厚的,有实力的本土私募机构及其产品都已经备案了,新政的冲击有限。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