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专家:穆迪标普举动如跳到中国脚面的“小耗子”

  • 发布时间:2016-04-04 11:3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导读】穆迪、标普先后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中国财政部、外交部先后作出回应。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关注:谁是真正的“负面”?

  央广网北京4月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日前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把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这已经是一个月来第二家国际评级机构“唱空”中国。此前,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a3”,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穆迪的调降原因包括政府窄幅增加导致的财政状况弱化、资本外流导致的外储持续下降等;标普认为中国经济再平衡的推进可能慢于预期,预计中国政府和企业杠杆率将恶化,投资比例可能远不如稳定在GDP的30%-35%之间的可持续水平。

  针对国外评级机构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到“负面”,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指出,穆迪、标普把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低估了我国推进改革、应对风险的能力。评级公司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实体经济债务、国有企业改革、金融市场风险等方面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希望有关机构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作出客观的判断。

  而在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委员张连起看来,穆迪和标普的这些举动犹如跳到第二大经济体脚面上的“小耗子”,咬不了人却“膈应”人。有悖于基本事实的评级结果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状况的盲人摸象,而且是一种带有偏见和意识形态化色彩的“评衰”。

  张连起:穆迪在信用评级报告中将调降展望原因归结为政府债务增加导致财政疲软,资本流出导致外汇储备减少,中国落实改革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穆迪的评级是给投行和投资者看的,这一评级结果存在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利用,借此再次唱空、做空中国的可能性。一个主要评级机构下调一个主要经济体的主权信用、评级及其展望,通常意味着该国金融市场会出现波动,甚至有可能蔓延到本区域其他国家。

  国际上通常有两个指标评价一国财政风险,一是赤字率,即赤字占GDP比重不超过3%,二是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不超过60%。2015年中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仅为2.3%,即使2016年我们的预算是3%,根据我们的国情和财政支付能力也是必要和适当的。中国债务水平占GDP的比重虽然升至40.6%,但是即使按照穆迪的预测,到2017年进一步升至43%也远远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线和众多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看到,中国政府的债务和美欧日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主权债务有一个本质的不同,就是我们国家的政府支出中投资占很大比例,也即债务都对应相应的资产,这种资产和债务关系决定了同样的负债率给我国政府带来的负担和隐患远远不能跟其他相同负债的国家或者地区比。

  至于地方政府债务,新预算法实施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实施限额管理和评估预警机制已经得到了系统的加强,借、用、还的一系列规范清晰有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现了市场化转型,有关评级机构低估了中国单一制财政的支付能力,高估了“听来的”风险,错估了中国经济巨大潜力韧性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新动能的强大助推力。

  关于外汇储备,截至2016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降至3.2万亿美元,比2014年6月的峰值少了7620亿美元。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仍然庞大,远高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充分满足国家对外清偿能力,也即这些需求绰绰有余。此外,持续的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又给它加了一份保险。我国的财政赤字和负债在偿付能力内适当扩大,并不是单纯的利空,反而是利好,适当花明天的钱解决当前结构性问题,补齐民生短板,在中国对外清偿能力无余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减少,意味着强富于民和改善对于资产结构取得了较大进展。在一个长时间段上考察,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从市场影响看,穆迪下调我们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之后,境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没有受到展望下调的影响;境外主权债券收益率、离岸人民币汇率,也未因此出现波动,说明市场投资者还是保持了较强的信心和良好的预期。标普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依据呈现两面性,一方面,强调这个评级对中国政府在今年两会上重申的改革议程,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及其强劲的外部指标的看法。它在报告中指出,到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保持不低于6%的强劲增长率,对应不低于5.5%的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当然这个数字比较保守。它同时指出,中国政府将试图依靠强劲的信贷增长,支持公共投资进而支持经济增长。随着汇率政策的信号更加明确,汇率预期调整,由此产生的金融账户流出又会缓解。但另外它也表示了极强的担忧,认为中国一些相对较弱的信用因素,比如人均收入相对较低、透明度较低、信用流动的受限程度较大,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和深度可能不足以减轻现在推动经济增长带来的风险,政府机构也未形成与市场沟通传递政策意图的有效途径,从而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等。换言之,标普一方面看到中国的有利方面,但也表明了它深深的担忧。

  张连起认为,国际评级公司是个典型的“锦上添花、雪上加霜”的短视者。当一国和地区经济处于上行周期时,他们会漠视经济增长中的潜在风险,给这个国家和地区送上漂亮的评级报告;一旦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他们就会调降一国和地区的评级和展望,起到“雪上加霜”的效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相关评级公司分别连续下调希腊和韩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对市场预期和投资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成为而一个不折不扣的“搅局者”。

  张连起:按照西方的评级体系,中国的主权信用不但低于美英德法等西方大国,甚至不如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尽管穆迪和标普的市场影响力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大打折扣,而现实的金融市场走势也与他们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的预测大相径庭,没有也不会跟着这个负面展望走。但不能因此低估其加码影响,也不能因此熟视无睹。

  对于负面评级,我国作为一个有力量的经济大国,第一,不怒而危的表示是,不怕,第二,提醒相关评级公司,就像我国香港证券期货事务上诉处刚刚作出的对穆迪处罚1100万港元的决定一样,不靠谱的评级是有代价的,我们要把握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主动权,在美欧主要媒体,由国内外权威民间学者发表系列澄清文章,对冲恶意众口铄金。我们的本土评级机构对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也应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出对等展望,我们官方部门、民间机构要暂停于穆迪、标普等意识形态化的评级机构的交流合作,直到相关机构恢复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专业性和客观性为止。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