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财政部回应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信息不对称

  • 发布时间:2016-03-30 19:35:06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今年3月初,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a3”,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财政部金融司负责人30日回应说,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是在当前异常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对中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问题表示一定的担忧。但这些问题实际上并不构成下调评级展望的充分理由,说明评级公司对中国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全面了解,消除“信息不对称”。

  回应“三难困局”担忧:投资者仍对中国市场有信心

  穆迪在后续的报告中提出,中国可能会出现经济增长、推进改革、市场稳定的政策“三难困境”局面。

  对此,财政部金融司负责人说,经济增长、推进改革和市场稳定,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只要把握好任务的轻重缓急,权衡好短期和长期增长、局部和整体利益,调整好政策和措施的时机、节奏和力度,三者并不是互斥的,反而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他指出,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已明确目标为6.5%-7%。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属于能够兼顾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合理区间,且具有宏观调控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支撑,并不以推迟改革为前提。相反,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推进结构性改革,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从推进改革视角看,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结构调整成果显著,消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在促改革、调结构的同时,我们也注意防风险,通过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实现各方面的平衡。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是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市场稳定的客观需要。

  从市场稳定的视角看,2015年面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市场的举措,有效避免了系统性风险。面对金融领域的风险挑战,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防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是为推进改革和经济增长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并不需要也不意味着推迟改革。

  这位负责人表示,从市场影响看,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以后,境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未受到展望下调的影响,境外主权债券收益率、离岸人民币汇率也未因此出现波动,说明市场投资者还是保持了较强的信心和良好的预期。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国经济处于上行周期时,评级公司往往会提升其信用评级,很难预警经济增长中的潜在风险;在经济下行周期,经济增长潜在风险就会显得突出,评级公司就会调降一国的评级和展望。”财政部金融司负责人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相关评级公司分别连续下调希腊等欧洲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对市场预期和投资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在欧洲债务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回应债务风险担忧:政府负债率约40% 仍安全可行

  对于外界担忧的债务风险问题,财政部金融司负责人说,目前,中国政府负债率约为40%。2016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扩大财政赤字规模,提高赤字率至3%。考虑到中国政府负债率和财政赤字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均处于较低水平,适当提高仍然安全可行。同时,政府适当加一点杠杆,也有助于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去杠杆,实现稳增长、调结构和去杠杆的平衡。

  这位负责人介绍,新预算法实施以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也得到加强。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债务上限约束,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加快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和融资,更好防范财政金融风险。2016年,预算安排的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余额限额合计约17.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预计仍将低于100%的风险警戒线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回应企业高杠杆率担忧:中国企业债务水平尚处合理水平

  针对外界担心中国企业杠杆率有所上升,且存在的“僵尸企业”形成了风险隐患,财政部金融司负责人说,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中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债务规模提高,杠杆率有所提升。但从资产负债率看,据有关统计,目前实体经济企业资产负债率约为60%,较2009年仅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70%相比,中国企业的债务水平尚处于合理水平。

  这位负责人指出,为了解决债务方面的结构性问题,中国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如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方式降低企业杠杆,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就债转股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去除一批过剩产能。中央已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用于相关企业职工转岗安置。

  此外,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进而降低企业负债率和融资成本。截至2015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直接融资占比为13.9%,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回应投资占比仍过高担忧:消费已成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力量

  针对外界关注近年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财政部金融司负责人回应说,从趋势上看,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有所下降。

  “目前中国资本形成率在40%以上,比发达国家相对较高是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决定的。中国仍需要保持一定规模的投资,这是现状;但在长期内中国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依赖投资,这是共识。”这位负责人说。

  据有关统计,2013年至2015年,中国资本形成率分别为46.5%、45.9%和43.8%,呈现下降走势。同时,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66.4%,较上年提高了约16个百分点。此外,中国投资结构也不断优化,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这位负责人指出,主权信用评级涉及很多方面,不仅包括具体的、能够客观衡量的经济增长、财政收支、外汇储备等“硬指标”,还需要考虑政府体制机制等“软环境”,如政府效率、法治建设等。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这些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在长期内也影响着经济的潜在增长空间。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新的发展动能加快培育,持续增长动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将保持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为主权信用评级的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位负责人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