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出版集团:数字背后是好书

  • 发布时间:2016-03-29 05:38:2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近年来,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了“文化企业30强”推荐榜单。榜单的发布,意在推动各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企业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确保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本版从今天起推出“走进文化企业30强”系列报道,通过走访各文化企业,深度报道我国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态势。

  前不久,中国出版集团公布了2015年的业绩,其中主业营业收入增幅17.99%,利润总额增幅28.68%,展示了出版主业强劲的增长势头。

  “出版主业的强劲增长,得益于中国出版集团始终坚持挺拔主业不动摇,坚持‘更加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不动摇的战略方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说。“十二五”期间,中国出版集团通过贯彻内容创新、品牌经营、集团化、数字化、国际化以及人才强企等六大战略,坚持和弘扬了一条以出版主业为核心的更加市场化、更快数字化、逐步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不断做大主流文化影响力。

  紧抓时代话题

  记者了解到,我国年出版图书45万种,市场动态销售品种常年保持在220万到280万种之间。从数量上来看,我国已经跨入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之列。然而,从整体实力来看,我们与出版强国的目标依然有一定差距。“出版规模相对较大,但好书精品相对较少;市场需求越来越广泛,但供给的有效性相对不强。”这是谭跃对我国当前出版业总体情况作出的判断。“读者需要好的内容,问题是出版从业者能否敏锐把握到百姓关注的那些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生活性的话题,并以正确导向加以引领,以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阐释出来。”

  在引导阅读方面,中国出版集团一直秉承着作为出版“国家队”的使命和责任。谭跃提出:“导向既是生命线,又是发展线,既是内容生产底线,也是内容创新的富矿。”为此,集团出台“内容创新十策”,从导向管理、资源拓展、人才培养、资金扶持、产品评估等多方面推动主业的创新升级。近年来,中国出版集团紧抓时代话题,瞄准构建出版物的国家知识体系,打造出一系列“中版好书”。2015年,集团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等重大节点陆续出版了《抗日战争》《火印》《何有此生》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图书。其中19种图书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年度主题出版重点选题,位列全国第一。

  “一般来说,主题出版的使命是营造舆论氛围,不是赚钱。但集团一直努力让主题出版更加学术化、大众化,以大众化的语言、学术化的方式解读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谭跃说。2015年,中国出版集团重点打造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一书就是有效的尝试。该书作者清华大学教授陈来尽量采取大众化语言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学术化表达,受到读者欢迎,发挥了“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该书上市后,短时间内就卖出几万册,并输出11个语种的海外版权。

  随着文化企业资本实力的日渐雄厚,究竟是文化服务资本还是资本服务文化,成为每个文化企业的引领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谭跃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如果资本是为文化建设、为文化发展、为文化产品扩张和社会影响力的扩大而服务,那么这个资本的作用就了不起。反过来,就要打个问号。“百亿集团的核心是什么?是一本本好书。中国出版集团的终极目标是要将好的内容提供给社会,让主旋律的旗帜高高飘扬,让全社会充满正能量”。

  推动融合发展

  中国出版协会日前发布的《2015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显示,在新常态背景下,融合创新是2015年中国出版业发展的主旋律。谭跃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出版集团将在坚持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适度多元发展。

  “多元的维度主要是数字多元,也就是将一种富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多媒体传播后,具备多重价值。”谭跃坦言,出版人的社会定位首先是履行国家使命,作出文化贡献。就出版社来说,即使每家出版社每年都有打得响的好书,也挣不了很多钱。就产业集团来讲,既要求具备突出的文化贡献,也需要有经济实力为持续的文化贡献作支撑。因此,中国出版集团也面临着如何适度多元的问题。“所谓适度,一是要尽量与拥有的内容资源相联系,二是希望与文化相关的衍生品都能纳入到投资扫描的谱系中。谱系大一点,命中率也会高一些。”谭跃说。

  纵观“十二五”时期中国出版集团的融合发展路径,可以发现,集团正在多点布局融合发展。中华书局开发的《中华经典古籍库》(第一辑),收录了经过精心整理、精心点校的400多种古籍图书,大约1.5亿字,已在近200家中外图书馆和机构安装使用;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的“易阅通”项目,聚合海内外电子书230多万种、数字期刊1.15万种、大型数据库12个、有声书2万小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的“译云”项目,是基于多语种的智能化语言综合服务平台,日均访问量约3000万次,覆盖32个语种。2015年,集团数字化收入达到8.77亿元,同比增长30.74%。

  未来怎么走?谭跃表示,下一步的融合发展模式已完成定位。在大众出版领域,将集聚优质全版权资源,探索立体运营模式。在专业出版领域,将以重点项目为核心,加大外部人才引进力度,并购新兴优质科技公司,提高商业运营水平,增强新兴业态的文化引领作用。国家重大文化工程“百科三版”网络版要加速推进,发挥“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作用,努力建成具有国家水平、体现国家意志、内容精准、发布权威的“国家网络百科知识体系”。谭跃认为,这些重点平台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的升级融合,以数字化的方式做大了文化影响。

  释放竞争活力

  中国出版集团囊括了近代以来最为著名的出版机构,像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等,这些结构在广大专家学者和知识分子心目中享有重要地位,也深受无数读者的热情信赖和高度认可。

  “这些品牌是集团的宝贵财富,体现了集团的历史传统,为集团积聚了优质的内容资源、作者资源和读者资源,也为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繁荣作出重要贡献。”谭跃表示,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品牌面临着与时代精神、现实变革、未来趋势相契合的挑战,如果不与时俱进就可能失去竞争力。

  为此,中国出版集团在“十二五”时期将品牌建设纳入到集团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品牌是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出台了品牌与导向、品质、市场、技术、资本融合的具体措施。同时,集团不断加大重点品牌企业的资金扶持,每年投入1亿元左右支持其内容生产和品牌建设。在集团的支持下,荣宝斋在“十二五”期间提前一年完成了“五年十店”的扩张计划,商务印书馆的分支机构扩展到了15家。谭跃认为,与其他业态相比,出版业的集团化应该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要看重经济规模,但不能离开文化航道去追求经济规模;欣赏别人做大,但不要乱了方寸、错了步伐、丢了文化。

  “集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谭跃告诉记者,集团化战略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总部要充分尊重出版企业的法人治理权,因为他们对市场最敏感,对自己的资源及其整合作用的发挥最了解,这些集团都不需要加以干涉。“需要研究的,是在生产经营之上的宏观层面,如发行、印务、纸张等,通过集约化实现对成本投资的控制。”两年来,中国出版集团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实现净收益近1.9亿元。

  在追求品牌战略的同时,中国出版集团还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努力建设“国际著名出版集团”。集团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出版业50强”,多次荣获全球顶级书展的国际大奖,成为国际出版界关注的中国出版标志,发挥着“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作用。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