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高档消费品消费税范围 多措并举扩大国内消费
- 发布时间:2016-03-25 07:20:00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依绍华
近年来,随着公民出境旅游的快速增长以及海淘、代购等新型购物方式的兴起,中国消费者在海外消费增长迅猛,充分显示出国内居民强大的消费能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国内消费。应深入研究解决相应对策,多措并举,既能让国人买到心仪商品,又可以不需舟车劳顿到海外购物,从而不断扩大国内消费。
其一,扩大进口消费品比重,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度。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加速,国家加大进口力度,消费品进口增长较快。2015年我国进口总额尽管下降13.2%,而消费品进口增长仍然较快。但由于消费品占总进口量的比重仍然偏小,难以满足国内居民的旺盛需求,因此应进一步促进消费品进口,提高进口便利度水平。包括建立消费品进口网络服务平台,实行在线实时监控,加快通关速度,缩短国内、国外新品上市时间差;规范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管理,创新监管方式,推动上海、广州、重庆等10个跨境电商保税进口试点城市探索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新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商品流转率;鼓励企业加大进口采购力度,与国外消费品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吸引国外企业到国内开展促销,并逐渐建立买手制,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引导外贸企业加大进口贸易,利用国外经销商资源,培育进口贸易公共平台,为中小流通企业服务。
其二,调整高档消费品消费税范围,减少国内征税环节。国内外高档品牌商品存在较大价差,是居民选择海外购物的主要推力。2015年以来,我国已逐渐降低部分日用品关税,但还有很多商品未纳入其中。建议继续调整现行征税范围,采取按照到岸价格分级征税方式,在此基础上,减少流通环节征税并适当减税,降低各类收费额度,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消费者福利,扩大内需。
其三,提高国内产品供给质量,提升消费满意度。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能力的增长,对商品质量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国内一些产业产品质量和档次尚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为此,应提高供给质量,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产品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比如,推动制造业升级,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利用大数据分析终端需求的变化趋势,感知细分市场下的消费热点,进行个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标准,逐步将中高端消费品质量标准提升至与发达国家一致,同时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营销战略、售后服务及物流配送等方面提供保障,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满意的产品。此外,还要鼓励国内企业参股、收购国外中高端商品品牌,大力培育自有品牌,建立消费阶层中的文化归属感,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质的提升,引导国人更多消费国产品牌。
其四,完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改善国产商品形象。近年来,国内产品质量问题频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亟需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提升公众对国产商品质量的信心。建议出台较为全面的产品质量监督制度,并将一些已施行的行政法规上升到法律制度层面,强化法治监督和惩罚力度。包括完善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构建联合监管机制,覆盖市场监管和质量认证程序中存在的管理“空白”;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明确抽查范围并建立抽查结果公示制度;全面实施问题(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加大政府在缺陷产品召回中的权力以及对违法者的惩处力度。
其五,构建监督惩罚体系,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产品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在国内消费,应大力整治不法分子的行为,提高其违法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一是加大对不法企业和从业者的处罚力度,采取严厉的行政处罚措施,同时可加重刑事处罚力度,将生产和提供不安全产品的行为视为危害公共安全行为,在行政处罚的基础上,给予严厉的刑事制裁,震慑生产者、销售者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提高整个社会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引入媒体和公众监督制度,鼓励媒体从不同角度对质量违法企业及产品进行曝光,并对问题产品处理结果进行跟踪报道,加大企业在商誉上的制假售假成本。要简化消费者维权程序,降低维权成本,针对目前维权“成本高、程序复杂、不方便”等问题,尽量简化维权程序,提高处理消费者投诉效率,增强维权效果,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引入法律援助制度,鼓励消费者采取法律手段维权,扩大维权力度,提振消费者的维权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