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专家学者企业家探讨中国农业出路 “一亩三分地”如何养活农民

  • 发布时间:2016-03-24 09:13:24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又是一年春分时节,全国从北到南,进入春耕,而在海南,一车车瓜果蔬菜已经成熟,跨过琼州海峡,送到全国各地人民的餐桌上。

  农业,这一古老的产业,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和困境。一方面,无论是农民还是城市居民,均离不开农业;而另一方面,中国农业已难以“养活”农民。

  农业的问题在哪?解农业困境,应该采取何种模式?是现代化大农场规模经营,还是小农经济?如何盘活农村资源、激活农业?今天,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农业的问题与出路”分论坛上,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进行了探讨。

  农产品质与量要并重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现在全球每天仍有数以亿计的人饿着肚子。

  我们的粮食到底够不够吃?

  “我们的粮食足够多,问题是没有在全球得到很好的分配。”嘉吉全球执行副总裁Todd HALL表示,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96亿人要吃饭。“我们土地和资源都是足够的,我们也可以喂饱这96亿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恰当的地区种植粮食,促进贸易。”

  全球基金会秘书长Steve HOWARD说:“近期都不会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消费者对食物需求的不断变化。现在农产品质量是一个大的挑战。”

  澳大利亚FMG集团董事长Andrew FORREST认为,全球应该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并推行可追溯系统,让消费者知道农产品是在哪里生产、如何生产的。

  小农与大农可以并存

  当城市居民在考虑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时,农民则在为自己的生计而苦恼。当前的中国,农业“养不起”农民,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理事长温铁军说,在中国,农业不仅是商业活动,也是我们的文化、社交生活。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农业,是所谓第一工业,对农业进行商业化、金融化。

  “中国农业主要是小农经济,而且小农经济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大批的农民进城,小农经济的社会结构开始变化、流失。”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Stephen GROFF说。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现在中国正从小农向中农、大农方向迈进过程中。今后会有相当多的大农,但仍然会有一部分小农。但是这个小农经济,是如中国台湾和日本等地一样,是兼职化的、精致化的、特色化的,跟农家特色服务方式结合起来,这就是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方向。

  农业发展需要城市反哺

  “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成本是由农村承担的。”温铁军说,农村看似很落后,农民比城市居民更贫困,原因是工业化成本由农民承担了。

  进入新时期,中国“三农”面临着困境,需要城市反哺。Stephen GROFF认为,一方面要照顾好离开农村去城市的农民工,要给他们提供机会,包括教育、医疗保险、工作。另一方面,也要让更多资源投向农村,要把技术、资金、激励机制送到农民手里,让他们有理由待在农村。

  “在国家支持农民掌握新技能新知识的同时,也需要企业下乡,带动农民发展。当然,企业下乡,也需要适应变化,要从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刘永好说,“我们企业就在转型,我们向农民提供技术、金融、市场和养殖全体系综合服务,而农民则从事养殖环节,实现双方共赢。”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