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疫苗市场竞争激烈 二类疫苗进一步严管
- 发布时间:2016-03-24 07:2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疫苗行业在“爆发年”遭遇非法经营“大案”,即使最乐观的行业专家也只能扼腕叹息。昨日,针对涉及5.7亿元的非法疫苗案,正在出席博鳌论坛的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吴浈被记者围堵追问,虽然吴浈回应和公安部、国家卫计委正密切配合,一定会把山东疫苗的事件处理好,但这样笼统的答复显然无法让大家满意。一方面,外界苦等疫苗案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很多业内专家已经预言,由于案件涉及的全部是高利润自费的二类疫苗,接下来,这部分盈利重点产品将被严管,销售很可能受到冲击。
自费疫苗市场竞争激烈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疫苗分为一类和二类。一类是指国家规定必须接种的包括乙肝疫苗等14种,此类疫苗经政府严格采购规范,疾控、医疗部门进行规范接种。此次发现的问题疫苗属二类,由公众自愿接种,在市场上购买,而非由政府完全采购。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疫苗生产企业(约36家)以及最大的疫苗使用量,年接种量近10亿剂次。具体来说,我国一类疫苗主要由中生集团和地处昆明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提供,在2008年之前,两家的市场份额高达95%以上。此后,随着扩大免疫计划实施,部分原二类疫苗转为一类疫苗,冲击了二者的垄断地位。2015年上述两家在一类疫苗领域占比约3/4,其余市场由民企和赛诺菲等外资分食。
一类疫苗承载了更多的社会福利性质,政府和企业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需要对覆盖面、技术、价格等进行平衡,所以即使是寡头垄断,利润也并不丰厚。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常用的产品包括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在这一高利润的市场中,包括默沙东、辉瑞、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安万特、诺华等跨国制药巨头和多家国内企业分抢市场蛋糕,竞争格外激烈。在非法疫苗案发生后,曾有网友表示,以水痘疫苗为例,国产疫苗价格为300元,进口疫苗价格需要2000多元,但不少医生都直接推荐进口产品。
今年增长20%恐受影响
在昨日国家卫计委举行的关于预防接种有关工作情况的媒体吹风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铠坦言,没有冷链运输对疫苗安全性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需要综合评价,而在事件持续发酵之时,不少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我国疫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0%的预期恐受影响,特别是自费疫苗将受到很大冲击。
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疫苗市场一直维持高速增长态势,总体规模从201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超2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左右,不少跨国疫苗公司也在不断扩张中国业务版图。去年底,业内普遍预计,由于我国新生儿数量受到二孩政策刺激维持在1000万人以上,一类疫苗销售量将大幅增加。
同时,国内二类疫苗原本接种率偏低,以较为常见的流感疫苗为例,国内2%的接种率与欧美20%-30%的接种率相距甚远,发展空间巨大。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人民防病意识提升、二类疫苗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以及疫苗品质提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疫苗接种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整体来看,我国疫苗行业在2016年有望达到20%左右增速。
“在非法疫苗案件曝光后,疫苗市场肯定会受到冲击,”北京一家疫苗生产企业高管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虽然疫苗案整体反映出来的是行业监管方面的问题,但消费者也难免产生担忧、恐慌情绪。”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则公开表示,疫苗该接种还是得去接种,不接种疫苗会让孩子失去保护,风险更大。但他强调,一类疫苗接种没有问题,国家要求接种的疫苗都是免费提供;而二类疫苗中涉及到的乙脑、流脑等危险性比较大,可以暂时停止,等官方有了结论后再去打。
二类疫苗进一步严管
针对二类疫苗存在的监管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在2005年《疫苗管理条例》发布之前,中国的疫苗都采取现在一类疫苗的管理体系,即由疾控中心统一采购、配发,产品与厂家的选择都尽量谨慎,疫苗的质量有保证,冷链物流也相对规范。可2005年之后,按照行业新规:疫苗生产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二类疫苗;疫苗批发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其他疫苗批发企业销售二类疫苗。
至此,二类疫苗的采购权被放在地方疾控部门。当然,放开二类疫苗采购的出发点是好的,欲走市场化道路、拓宽渠道,但也由此出现了监管领域的空白,让部分企业和销售人员为了追求利益非法营销,跨省窜货。
对于当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处理疫苗事件的具体工作部署,吴浈在最新表态中强调,要在彻查案件的基础上,严处在疫苗经营过程中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涉及谁就处理谁,也会继续提高信息透明度。“总之,出了问题肯定有漏洞,疫苗生产流通过程中肯定还存在问题,接下来就是要补漏洞。” 吴浈说,而这一表态也被解读为,国家将进一步收紧疫苗特别是二类疫苗的监管。
北京商报记者 肖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