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身残志坚的“消贫斗士”

  • 发布时间:2016-03-17 05:55:3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王新伟

  春节前后,《经济日报》记者来到贵州省镇宁县旗山村。一级伤残退伍军人陈志坤正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挨家挨户查看协会群众饲养的生猪长势,那是山区百姓脱贫致富的命根子。

  返乡30年来,他身残志坚,靠着顽强的意志,创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梦想。

  2006年10月,陈志坤荣获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奋斗奖”。

  自强不息 自主创业

  1986年11月,陈志坤复员后,镇宁县给陈志坤提供了一套两室一厅90多平方米的住房。按照国家民政优抚条例规定,他可以由国家终身供养。

  陈志坤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度过一生。然而,心怀感恩的陈志坤不让组织安排工作,决定自己创业,以回报国家和人民给予他的温暖和关爱。

  陈志坤在部队时就有摩托车维修技术,返乡后,他买来了大量摩托车维修技术资料,边学习边实践,迅速成为业内高手。家乡村子里不少无业的年轻小伙子主动找到陈志坤,向他学习摩托车维修技术。

  转眼7年过去了,陈志坤的很多徒弟凭着学到的好手艺成了当时为数不多的万元户。但陈志坤凭着回报社会的心态去做事,却没挣到钱。

  1995年,陈志坤举家搬到贵阳,租了个店面重操旧业,开起了“荣军摩托车修理部”,很快就站稳了脚跟,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1999年,陈志坤盘下了贵阳小河区一个经营不善的餐具消毒营业店。他对店面重新装修,增加餐具消毒设备。起早摸黑,辛辛苦苦,一干又是5年。

  陈志坤凭着那颗自强的心,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一度赚到500万元的固定资产,在当地创造了残疾人创业的奇迹。

  桑梓情浓 圆梦家乡

  2004年4月,陈志坤得知家乡依旧贫困,深感不安,彻夜难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陈志坤觉得他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建设尽微薄之力。他带上50万元的启动资金告别家人,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旗山村。

  他走村串户做调查,以本村已有的生猪养殖为基础,瞄准政府的好政策和农村的养殖发展空间,确定了以发展养猪业为突破口,推进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

  谋定速动,陈志坤立即投入到一系列紧张的基础建设工作中。2004年11月18日,陈志坤的“荣军养殖协会”正式挂牌成立。

  2005年11月,协会引进的第一批长白大耳优质生猪出栏,每户收入在5000元至万余元不等。协会副会长冯波从协会购置了15头仔猪,待出栏时,除去各种开销,净赚了6000多元。

  如今的旗山村,在陈志坤“荣军养殖协会”的带领下,已形成了养殖、储运、销售的一条龙体系,共培养出40多名技术骨干,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

  截至目前,旗山村所在的马厂镇共有在册的养猪专业户475户,不在册的涉及到15个乡镇3720户,年出栏达3万多头,农户年收益最少的8000多元,最高的达15万元。

  “马厂镇5778户,25831人,80年代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到去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928元,还有3个村走出贫困村行列,这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也是陈志坤这个‘领头雁’带领大家展翅高飞的结果。”该镇党委书记杨猛向记者介绍说。

  如今,陈志坤正规划建设一个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让更多的山里百姓实现同步小康梦。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