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开发区发展:设门槛 谋长远

  • 发布时间:2016-03-15 22:30:47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吴力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味招大引强并不利于开发区持久发展,招商应当有门槛:一是围绕产业定位招商;二是从产业链配套的角度招商,形成研发、生产、周边配套和营销等完整的产业链;三是朝绿色环保低碳的方向努力;四是着力推动产业链升级,根据具体情况吸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资。

  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体制改革的试验基地,至今已走过30多年历程的开发区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今年两会召开期间,开发区建设受到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

  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表示,开发区建设应当摆脱老思路,加快理念变革,靠产业集聚和专业服务“双轮”驱动,形成核心竞争力,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实现开发区在“三十而立”之后的创新发展。

  开发区转型势在必行

  “现在的开发区建设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大鸡不下蛋’。”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庆达投资集团董事长孙太利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说道。

  孙太利表示,开发区本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模式,但近些年各类开发区或产业园区遍地开花,并且都“开”出了各种优惠政策,挤破脑袋招大引强,但招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之后,却存在产出效益不高等诸多弊病,形成了“大鸡不下蛋”等现象。“这种做法不是长久之计,难以持续。”

  1984年5月,中国正式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且在这些城市先后建立了1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仅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数量就分别达到219家和145家。全国产业园区在2003年就已达到6000多个,平均下来每个省区市有170多个。

  孙太利说,各类开发区促进了产业集聚,的确为产业发展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小觑,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有利于开发区更加健康持久地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开发区建设存在数量多、产业结构雷同、占用耕地多、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大、管理欠规范、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亟待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

  转变思路做优产业链

  “开发区发展思路要转变,要从过去单纯的企业集聚中心,真正变成产业集聚中心,真正把产业壮大放在核心位置。”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孙荫环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产业园区或开发区的基本功能就是做产业,拓展产业链,今后在这一基础上还要推动“产城融合”。

  孙太利也表示,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首先是政府或园区层面要做好顶层规划,结合当地和周边的要素特色确定产业定位,再围绕产业链招商,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对于重复建设的园区,要进行整合重组,以走出低水平竞争的怪圈。“这要求开发区管理层是专业人士,既懂产业又懂企业。”孙太利表示,一味招大引强并不利于园区持久发展,招商应当设立门槛:一是围绕产业定位招商;二是从产业链配套的角度招商,形成研发、生产、周边配套和营销等完整的产业链;三是朝绿色环保低碳的方向努力;四是着力推动产业链升级,根据具体情况吸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资。“有了门槛,一开始招商会有困难,但这种集聚效应一旦形成,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孙荫环表示,除了靠产业,还应当靠服务。不仅要吸引和方便符合园区定位的企业入驻,推动产业壮大,还要持续为企业和企业员工提供专业服务,实现园区和企业的融合发展、园区和城市的融合发展。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