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抠字眼”彰显履职尽责
- 发布时间:2016-03-14 07:3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连续10多天的两会,让笔者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除了就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建言献策外,就是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在议案、提案文字表述等细节上的认真精神,在审议、讨论过程中的较真精神。比如,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有政协委员就对“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中的“事业”二字反复推敲——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的事业同一意思,还是强调与产业相区别的事业单位属性?等等,不一而足。
看上去,这只是在“抠字眼”,其实小细节关系大问题。遇事多想一下、多问一句、多做一些实属必要,因凡事预则立,只要是心怀全局、出以公心,“抠字眼”式的认真就应该得到尊重。“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想减少以后的难题和挑战,就不要忽略现在容易做的事情;要想成就未来的大事,就应从现在的一件件小事做起。况且,小事往往不小。
与此同时,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抠字眼”的背后,体现的其实是民主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党的领导下,近些年,各级人大和政协的作用得到普遍认同,通过网络等新手段,群众意见被代表、委员知悉的概率大为上升。这次全国两会上,不少百姓平常说的“顺口溜”也被代表、委员们挂在嘴边,百姓心声得到表达,代表、委员们也更有字斟句酌、高度负责的压力。
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加强了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全国政协充分发挥双周协商座谈会等平台的作用,还开展专题研究,聚焦水污染防治、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筑工人工伤维权、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等话题。代表和委员们评价说,其中许多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切口虽小,价值很大,给代表、委员履职尽责提供了参考和示范。代表、委员们瞄准问题、聚焦答案,既可谈宏观层面的问题,又可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使履职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