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代表委员献策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基层文化弘扬更多正能量

  • 发布时间:2016-03-13 08:1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金 晶 佘惠敏 陈 静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原标题:代表、委员献策公共文化资源共享——

  让基层文化弘扬更多正能量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既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又要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而精神生活的丰富,自然少不了文化的滋养。

  瞄准基层需求发力

  “公共文化资源要向城乡基层倾斜,公共文化服务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告诉记者,在传统模式下,把文化资源送到基层难度较大,但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应用让这有了转机。

  今年全国两会,陈力委员带来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的故事。“广大牧区通讯不便,因地制宜建立起‘数字加油站’,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为牧民提供24小时数字公共文化服务。这样的服务创新接地气、贴民心、有实效。”陈力委员说。

  服务创新离不开因地制宜,更离不开知根知底。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作协副主席冉冉认为,应对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摸底,明确资源缺口,列出建设清单,防止有些文化惠民项目出现分散建设、功能交叉、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基层文化建设要多弘扬正能量。”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党委书记孙跃明说,弘扬正能量的文化建设既要重视大人物大事件,也要关注小人物小事情,“只要是做好事、鼓劲的,都是在弘扬正能量”。

   产业在创新中升级

  近年来,我国在重视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以提供丰富、健康、多样的文化作品和产品,满足群众需要。

  “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多措并举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说。

  曹卫星委员表示,实现文化产业创新,需要深入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和“互联网+”行动,进一步推进文化与科技、网络深度融合,加强文化产业共性、关键和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促进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着力提高新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还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

  产业创新还需要金融助力。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王亚非认为,金融对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支持,目前还没有完全起到点对点精准扶持的作用。“在文化产业上,可以真正作为它资本的,就是它的版权、知识产权,但又很难把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本钱和银行去对接。”王亚非代表认为,金融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是雪中送炭,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大企业的并购重组及走向国际来说,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立法促进文化发展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傅莹回答了关于电影产业立法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也指出,全国人大将推进文化领域的立法工作,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等。与文化相关的立法工作,成为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全民阅读与全民健身、全民教育一样,是现阶段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工作。”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表示,“关于为全民阅读立法的相关推动工作还要继续往下做!”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的一份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提案获得了几十位委员的联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今年也继续关注文化立法。他认为,应该全面提高保护原创的力度,加强打击侵权的力度。

  文化保护,立法先行。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文化厅厅长李晖希望能够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引导民间力量一起来保护和利用中华文化遗产。“三湘大地历史悠久,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包括炎帝陵、舜帝陵、里耶古城等”。她说,“引进民间力量保护遗产,并非说说就够了,最关键的是需要有完善的文物法,包括文物的所有权如何界定、保管权如何区分、收益权如何分配等”。(经济日报记者 金 晶 佘惠敏 陈 静)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