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基础研究需要“四维”支持

  • 发布时间:2016-03-09 16:27:2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前段时间,LIGO宣布直接探测到引力波,这让平日里有些“高冷”“生僻”的科学名词华丽转身,成了社会热点。可是,当科技日报记者就基础研究问题采访两会代表时,却听到他们吐露苦衷:一些科技领域的管理者,总是有些急于求成,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太能接受挫折或者失败;国家重器买得起马配不起鞍,大科学装置LAMOST望远镜无奈“欠钱发薪”。

  从中央预算来看,2015年科学技术支出为2500亿元左右,其中用于基础研究的大概是480亿元,占比达到18.5%。相对于美国基础研究占财政预算约22%的比例,我国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几年,媒体频频追问:中国今后是否会提高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各界希望我国能够加大投入,在当前科技变革的时代拥有更多自己地原始创新成果。要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单靠资金投入的增加,而是需要从人、财、物、时间四个维度对基础研究进行全面、长期的支持。

  基础科学研究存在一个悖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拉斐尔·莱夫对此有个精彩阐述:基础科学研究“是辛苦、严谨和缓慢的,又是震撼性、革命性和催化性的。没有基础科学,最好的设想就无法得到改进,创新只能是修修补补。只有基础科学进步,社会才能进步。”

  缓慢的基础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常常相距甚远,并不能在短期之内看到显在的经济社会效益,未来能否取得成功也未可知。这不仅需要研究者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日复一日地积累,一步一步地前进,更加需要项目决策者对前沿探索及其发展方向具有科学的认知、清晰的判断以及坚定的支持。美国LIGO项目历时几十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先后投入11亿美元。如果没有长期稳定的支持,如此浩大的项目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对于基础科学研究,我们不光要舍得投入财、物和时间,还要舍得投入人力;不光要舍得花钱买设备、建项目,还要舍得花钱培养人。无须赘言,“人”是推动科学研究发展的核心。但是,目前我国在科研经费分配上,“见物不见人”的现象仍非常突出,例如没有相应的人员经费,劳务费比例过低,等等。主持建设LAMOST望远镜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崔向群提及“欠钱发薪”,虽是理直气壮,却也有颇多无奈。在美国,50%左右的科研经费用于支付科研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这项投入的直接效益是:无论基础科学研究项目是否成功,都为相关领域培养了大批的顶尖人才。

  基础研究是辛苦、严谨而缓慢的,但如果我们能够不断从人、财、物、时间四个维度强化支持,相信终有一天,它会打开一扇未知领域的大门。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