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湖共生铺展斑斓画卷
- 发布时间:2016-03-07 06:10:08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携春日风光,驻巢湖北岸,极目远眺,色彩斑斓,游人如痴如醉。
坐拥16.8公里黄金湖岸线,一边是全省最现代化的滨湖新区,一边是以“三大圩”为主体的全省最美都市田园乡村,传统与现代在包河区得到了深度融合。
作为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和主阵地,包河区秉承“最美、最宜居、最现代化”的标准,努力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新路子。
如今,在16.8公里黄金湖岸线上,大湖生态、湿地森林、草原花海、特色小镇等景观次第展开,先后摘得大圩国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水利风景区、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六大生态品牌。
水绿并举 扮靓黄金湖岸线
巢湖北岸,耸立着一栋优美的覆土式生态建筑。半坡屋顶,遍植草被,与城湖融为一体,无论远眺还是近观,都是大湖风光一道亮丽风景。
这就是2014年9月2日正式揭牌的合肥塘西河藻水分离港,也是巢湖上首座藻水分离港。它不仅肩负着防控巢湖蓝藻水华危害的重任,还兼具预警处置、应急打捞、藻水分离、科普展示等综合功能,更是合肥治理巢湖阶段性成果的缩影之一。
包河因河得名,因湖而兴,生态是核心竞争力。在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上,包河区示范和标杆责任重大。而生态巢湖建设,治水治污是关键。
坚持做活水文章。一方面在污染排放上做“减法”,淘汰污染产业,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减轻巢湖及入湖河流的水质“负担”;另一方面在环境改善上做“加法”,在合肥市率先推行“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实施水质监测、水岸清理、污染源治理、市政管网建设、生态修复等工程,帮助巢湖水质逐步改善。
持续做足绿文章,大力实施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社区生态化战略。2012年以来,包河区累计完成植树造林3.85万亩,造林绿化面积414.5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4.5%、41.3%,人均公共绿地达13平方米。
三圩镶钻 差异化融合发展
一湾河水缓缓流淌,碧樟烟柳映照下,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林立,勾勒出大圩镇沈福村如画的田园美景。
“有土皆绿、是水皆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这是美丽合肥的愿景,也是包河全区上下的奋斗理想。
在“三圩”建设上,包河区坚持“国际眼光、国内一流”的标准,按照“彼此错位建设、与周边项目差异发展”的思路,致力于把“三圩”打造成为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三颗明珠”。
2012年8月,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公园突出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两大主题,建成城、湖、岛、山、河、桥、路、林八种景观和安徽省首个三级绿道体系,把1.5万亩人工林区成功地打造为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个由退耕还林的人工林经过生态修复建成的国家森林公园。去年,又成功摘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国家4A级景区两大荣誉。
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闪亮登场的同时,东大圩和牛角大圩也精彩绽放。
在牛角大圩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包河区按照“生态洲岛、水上田园”的形象定位,勾勒出湿地垂钓体验,农业风情展示和派河生态景观带三大主功能区,这个合肥主城区最后10平方公里的古圩,华丽转身成为巢湖流域的画里水乡。一年一度的花卉节,更是让牛角大圩成为环巢湖生态旅游的“新星”。
东大圩,作为安徽省乡村游的“先驱者”,近年来,大圩镇瞄准“中国最美都市乡村、国际品质生活高地”定位,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经济与生态并重,发展与保护同步,成功跻身国家4A级农业生态旅游景区。2015年,大圩镇再次开启转型之路,打造安徽首个体育特色小镇之路。
文化点睛 环巢湖形神兼备
在环巢湖生态建设中,包河区注重文化融入,探索推进文化与生态、旅游的一体化延伸,真正让黄金湖岸线形神兼备。
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生态文化融入在园区的每个角落,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一份历史文化的底蕴。同时借鉴台湾等地的经验,大力打造森林课堂、森林游乐区、森林文化馆等平台,集城市森林、湿地森林、文化森林于一体,发展和健全休闲观光、康体健身、科普教育多重功能。
巢湖北岸,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万达文旅城将在今年开业,国内外一流文化旅游品牌电影主题公园、海洋主题公园、水上飞机等正扎堆集聚16.8公里黄金湖岸线,即将引爆环巢湖生态旅游。
自2007年以来,包河区策划推出“春色滨湖”旅游文化节。如今,“春色滨湖”旅游文化节,已经成为合肥乃至安徽旅游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2015年,包河区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3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1.7亿元,同比增长11%和15%。
·广告
城湖共生,人水和谐
环巢湖168黄金湖岸线
奔跑吧,合肥!
岸上草原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