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扶持力度
- 发布时间:2016-03-05 08:31:12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阮蓓
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十三五”规划,是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理念的变革,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康庄大道。作为来自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国农业大省的代表,四川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十分关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四川农业生态环境治理“重拳”频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两减三基本”工作生产、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凸显。2015年,全省127个项目县(单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430万亩,技术覆盖3.8万个村,粮食平均增产5%以上,耕地地力提升0.5个等级。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肥料、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农膜商品化回收率达到80%以上。
但在任永昌看来,目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从形势看,一是耕地质量明显退化;二是化肥农药利用率低;三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低。这些问题在全国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任永昌告诉记者,从工作看,一是管理、投入多头,资源利用重点不突出;二是缺少统一规划,农业、环保、国土等部门规划衔接不紧、标准不一;三是项目支撑弱,减药减肥、畜禽粪便基本资源化利用在国家层面没有专项支持,投入很少。
“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二要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政策支持,三要加大对四川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对此,任永昌建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应在相关国家规划中将四川列为试点示范区域,“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上将四川和三峡库区一并纳入规划区域;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上将四川列为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区域;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上将四川作为酸化土壤治理重点区域。”
作为全国13个及西部地区唯一的粮食主产区,四川多年来积极探索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模式,经过3年多的普查,目前已完成176个县1亿亩耕地的污染监测,基本探明了“一增三调”防控修复技术路径,探索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污染区分级管控模式,但部分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为此,任永昌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应加大对四川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和项目上加大扶持力度,在土地出让金或排污费中安排适当比例经费,设立农产品产地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建立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投入机制,重点支持四川等人口农业大省。”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