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嘉宾聚厦共议“舌尖上的安全”
- 发布时间:2016-02-29 07:29:44 来源: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昨日,2016中日食文化暨食品安全研讨会在厦门召开。(本组图/本报记者王协云 摄)
【背景】
当前,按照国务院食安办的部署,厦门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主动应对食品安全监管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建立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体系,严防食品安全风险,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值此创建工作推进之际,中日食文化和食品安全研讨会昨日在厦门举办,拉开双方在饮食文化和食品安全管理两方面深度交流合作的序幕。
本报讯 (记者 陈泥)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昨日,“中日食文化暨食品安全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研讨会上,中日双方代表围绕“饮食文化与食品安全”这一主题进行了坦率、务实的讨论。
本次研讨会由厦门大学、厦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及日本株式会社T&T JAPAN联合主办,共邀请到来自中日双方政府、企业界等约150名嘉宾出席。此次研讨会主要面向大学研究者、政府管理者、行业和消费者代表。会上,代表们围绕“日本传统食文化及其与中国食文化的渊源”,“对已发生的各类食品安全事故,日本采取的改善措施以及管理经验”,“日本传统食品的保护和认证制度,及其在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推广经验”,以及两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发言内容涉及环境科学、食品科学、营养学、健康科学、公共卫生、生物科学、管理科学和其他相关交叉专业。代表们一致认为,双方应加强食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在传统食品、绿色农业、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双方食品行业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市食安办副主任饶满华表示,厦门目前正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举办这样的研讨会,了解并借鉴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治理经验,对于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教,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提高社会公众食品安全素养和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的重要形式,对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日本的饮食文化是在地理性及历史性的条件下,经过跨文化的选择性接触、取舍而逐步形成的。”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领事田中朝哉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3年末,日本料理——“和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上第五项食文化遗产。而中日食品文化交流素有渊源,特别是从中国传入的与饮食有关的各种观念和技术,也是形成日本饮食文化的基础。研讨会茶歇时间,嘉宾们也共同品尝和赏鉴了日本的传统茶点。
据了解,株式会社T&T JAPAN目前与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在传统食品文化和食品安全领域已开展合作,主要致力于研究如何提升中国消费者对传统食品的关心度,以及如何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识和管理。
【观点】
日本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值得借鉴
饶满华(市食安办副主任):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与日本饮食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对象国。目前,日本运行着全球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其管理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良好借鉴。在经贸全球化的今天,不仅食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链条已跨越国界,食品安全问题更成为全球性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学术界、产业界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日本是全球食品安全监管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在制度建设、风险管理、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信息公开等各方面不仅拥有先进的理念,还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很有启迪作用,值得认真学习借鉴。
下一步,市食安办将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开展更多对外交流,着眼于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围绕食品安全风险防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
加大食品抽检和监控力度
陈猛(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兼食品安全与环境健康技术中心主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已经超越温饱意识,安全需求超过了生存需求,品质安全也因此成为当前食品供给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推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抽检结果反映,2015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17.2万批次,合格率达96.8%,总体形势是稳定向好的,但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五大方面:禁限用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以及金属指标不合格(镉米)等。其中,农药兽药滥用仍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源头污染的主要来源,重金属、真菌毒素污染成为粮食安全的长期隐患,而非法添加剂和掺杂使假仍是我国现阶段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为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未来我们应该着力完善食品安全相关限量和检测方法标准,加大抽检和监控力度;同时推行严格的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
【原声】
消费者有权知道食品由谁生产
田中朝哉(日本驻广州总领馆领事):这些年,到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对中国客人来说,以寿司、乌冬面、清酒等传统食品为代表的日本料理是“很亲切的外国菜”。因为中日食文化有很深的渊源,日本料理的主食大米、拉面等都来自中国。2018年秋天,日本还计划在中国宁波建成海外规模最大、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大型百货店,将引入大量日本食品品牌和店铺。
日本在1970年代也曾遭遇过食品安全问题。当时的政府、食品流通业人士齐心协力,共同探索解决方案,最终保障了国民的食品安全。我们认为,食品安全要从田间使用的种子、肥料、农药入手,在种植环节就严格把好关,再把监管延伸到生产、流通环节。在销售终端,食品的生产商、销售商是谁,出了问题应该由谁来负责,这些信息应该向消费者明示。在日本超市销售的很多食品,甚至连生产者的照片都会印制在包装上,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买得更放心。
日中可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高桥孝宜(一般社团法人食品安全交流协会代表理事,兼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食品安全与环境健康技术中心顾问):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这几年,日本也接连曝光了多起掺杂使假的食品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出现呢?我认为是有不少人都抱着“如果程度不是很严重的话就算了吧”的姑息心理。
对于做饮食行业的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能掺假,如实标识,并提供给顾客安全、安心的东西。公司内部要设定严格的“安全准则”。大家互相检查,互相监督,共同来遵守食品安全。对于食品安全,不存在哪个国家好与不好,而是应该看到,如果出了问题,最终的受害者都是消费者们,甚至是我们自己。
我看到日本媒体还经常报道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其实,日本以前也有过空气污染问题的。中国古语说“山若高,谷则深”,越是快速发展且收益较好的时候,越是食品安全和经营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可以这样说,中国目前经历的事情,日本从前也都经历过,这是一个处在经济高速成长期的国家必须面临的。我认为,两国应该在诸如治理大气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上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