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创新实现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
- 发布时间:2016-02-27 07:54:00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成为“十三五”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推动质量创新,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更好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实现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的必然路径。
一、质量供给不足是当前经济增长乏力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需求角度看,消费不旺、投资萎靡、出口不振等问题始终难以有效解决。这其中,质量的有效供给不足是重要因素。当前,我国供需错配的矛盾很大程度上不是数量不够,而是质量不足。
一是质量总体水平不高,提振消费增长助力不足。随着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产品质量对国内消费需求的提振作用日益突出。但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产品可靠性不强,关键零部件可靠性差,制售假冒伪劣问题远未根治,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都导致购买力外流,成为内需不旺的重要原因。
二是质量效益偏低,影响投资需求。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质量因素是投资的重要考量,质量效益与投资吸附能力成正比。当前,高端制造业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但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投资需求。
三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加剧,影响“走出去”战略实施。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技术性贸易措施作为非关税贸易壁垒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成为影响出口的第二大因素。
因此,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牢牢把握住质量这个关键因素。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完善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推动中国质量、中国品牌建设,以质量升级改善有效供给,不断提升高端技术、产品、服务的比重,有效满足和创造新消费,形成新动力。
二、质量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普遍性路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战略位置,通过加强创新,提升全要素投入的综合效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质量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创新通过夯实质量基础,推动转型升级,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内生增长,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对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的作用更加突出、更为基础,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质量强国的根本动力。
质量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普遍性路径。对比技术创新等而言,企业的品牌发展、标准改进、精度提高、员工劳动技能提升和质量文化建设等质量创新活动,是更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转型升级路径,大型企业可以采用,缺乏技术创新资源和能力的小微型企业更加适用;处于价值链终端的企业可以采用,数量更为庞大的零部件生产企业、OEM和ODM企业更加适用。根据武汉大学联合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社科院于2012-2014年开展的广东省制造业企业专项调查,拥有品牌的企业与没有品牌的企业相比,全要素生产率高出51%,利润率高出约5%;获得国际市场认证的企业与没有国际市场认证的企业相比,工业增加值高出5.99倍,利润额高出6.73倍,利润率高出13%。可见,质量创新对企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巨大。
从更宏观层面看,质量创新集中体现在国家质量基础的提升上,推进质量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提升企业家和职业技能人力资源质量素质。提升企业家适应转型升级的战略能力、实施企业质量创新的领导能力、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执行能力以及构建企业质量文化的引领能力等。培育“匠人精神”,大力发展质量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较高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的高级技术工人。
二是实施企业质量能力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比对、质量管理小组等全员质量活动,强化精密制造、可靠性工程建设和品牌建设。瞄准国际标准和细分市场需求,从提高产品功效、性能、适用性、可靠性和外观设计水平等入手,全方位提高消费品质量。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质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更好满足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消费需求,引领、创造和拓展新需求。提升服务业质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推动发展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等新业态模式,提升新业态质量水平。
四是提升质量技术基础。加强计量基础建设,提升量传溯源体系支撑能力,加快建立高等级计量标准,提升企业制造精密水平。加强标准创新引领,制定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体系规划和路线图,构建先进产业标准体系,推动自主创新成果融入“广东标准”。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有序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组建具有公益性和社会第三方公正地位、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加强认证认可体系建设,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国际互认,大力发展具有社会公信力的自愿性认证。
五是推动全民质量文化进步。大力倡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提炼并践行城市质量精神,推动企业打造各具特色的质量文化,逐步建立体现广东特色的质量文化体系。
三、政府要为质量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推进质量创新,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一是实施质量强省战略。进一步强化质量强省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索以全要素生产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监测产品伤害率等指标为重点,研究建立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二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继续清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让企业真正成为质量主体。推进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实现从重事前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三是构建现代监管体系。构建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核心、消费者权益维护为监督基础、保险救济和社会救助为保障、市场技术基础建设为支撑、政府依法监管的现代监管体系。四是加大技术机构服务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的企业研发中试孵化作用,支持企业购买技术服务,推动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成为自主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双基地”。
作者系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任小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