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山东加强开发区“功能”再造

  • 发布时间:2016-02-24 22:31:23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朱苏琴马刚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从全国各地开发区发展实践来看,开发区转型升级势在必然。山东省开发区数量高居全国首位,关于开发区转型升级,山东省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何“转”?朝哪里“转”?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路径又有哪些呢?

  近年来,山东积极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开发区转型升级迈出坚定步伐。山东制定实施了《山东省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工作方案》,形成了一批复制试验成果。12家开发区从创新行政管理体制、项目审批机制、开发运营机制、用人分配机制、市场监管机制等5个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全国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成果在山东率先落地。同时,山东修改并完善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办法,加大创新驱动、开放经济、功能配套的权重,确立转型发展的考核导向。

  根据自身定位促进开发区差异化发展

  山东修订印发《山东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办法》,把创新能力、功能配套、行政效能、对外开放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引导开发区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实施动态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对综合排名后十位的实行黄牌警告。

  转型升级,使得园区能级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山东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由8家增加到15家。海关特殊监管区由7家增加到9家,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由3家增加到7家,中日韩、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中德生态园等上升到国家双边推进层面。

  在促进开发区机制体制创新的同时,山东积极整合优化现有开发区,促进开发区差异化发展。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就根据自身的定位和使命:引领潍坊转身向海,开启海洋经济全新脉动。

  在潍坊市副市长、滨海区党工委书记王树华看来,“只有更好更质量的发展,滨海才能当好潍坊转型升级的火车头”。滨海将循着海洋强国、一带一路、沿海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引领着潍坊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动力。

  港口是海洋经济的龙头。有了港口,就有了产业。依托港口的带动作用,滨海海洋产业已蔚为大观。仅去年以来,就有新和成30万吨蛋氨酸、中碳能源二期等176个大项目开工建设。到“十三五”末,滨海将形成海洋动力装备、海洋化工两个3000亿级产业,海洋能源、生物医药、海港经济三个千亿级产业,工业总产值到万亿级,产业结构将为之一新。

  嬗变绝非仅限于工业,而是整个经济结构和优势的再造。看一产,依托渔港,滨海正加紧“海上粮仓”建设,到2020年将建成全省渔业转型升级先行区,渔业总产值360亿元。看三产,潍坊港将由单一货运港向客货滚装、客运、旅游等综合性港口转变,滨海接待游客量已突破150万人。而眼下,滨海正在申报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开发区科技创新由“制造”向“智造”转型

  开发区作为创新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开发区的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目前,山东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8个,院士工作站1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130个。其中,烟台、淄博经济开发区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十二五”期间,烟台开发区累计完成科研攻关、新产品开发350项,取得科技成果172项,同比增长225%。纵观过去五年,烟台开发区平均每3天获得一项发明专利、5天完成一项科研攻关,实现“开发区制造”向“开发区智造”转型。

  科研成果的取得,得益于烟台开发区拥有良好的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烟台出台了《加快创新型开发区建设的意见》,在项目培育、人才引进、载体建设和科技金融等方面,实施了一揽子高含金量的激励政策。诸多利好政策,灵活的招才机制,吸引了高层人才集聚。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建设高端创新技术平台,提升对人才团队的承接力和吸纳力。截至目前,60家博士团队、850余名高层次人才,成为烟台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

  突出“功能”再造加大开放型要素承载力

  近年来,通过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山东开发区整体综合实力得到了较高的增强,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利用外资质量显著提升,成为外资企业聚集程度最高的区域,大型、高端外资投资项目纷纷落户。产业聚集效应凸显。通过引进高端制造业龙头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山东产业结构日趋优化,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效应不断显现。

  山东开发区在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足。山东省商务厅厅长佘春明在1月19日召开的全省商务工作会议上就坦言:“体制机制活力不足,部分开发区重挂牌、轻建设;开发区发展理念滞后,功能配套不完善,高素质人才匮乏,缺少国际化仿真环境,对开放型要素的承载能力不足”。

  佘春明表示,接下来山东开发区建设要突出“功能”再造。

  抓体制创新。继续做好自贸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深入推进12家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增添开发区发展动力活力。

  抓功能提升。引导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优化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完善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生活性服务功能,推动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

  抓资源整合。支持开发区加强创新创业资源整合,完善专业化、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研发创新、检验检测、仓储物流、实训基地、众创空间等专业载体建设,创建10家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优化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有条件的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探讨东西部开发区共建模式和支持政策。

  抓人才支撑。实施开发区人力资源提升计划,建设适应开发区发展要求的管理人才队伍、专业化人才队伍和职业化技能人才队伍,形成高端人才聚集高地。

  抓动态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对综合排名后十位的实行黄牌警告,对连续两年考核后三位的实行退出,体现有为有位。(朱苏琴马刚)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