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开学首日宝安学生同上“礼”课

  • 发布时间:2016-02-23 07:31:41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为什么周恩来总理在每天要照一遍‘纸镜子’;待人接物怎样才能做到以礼相待……”昨日是全市小学、初中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在宝安区宝安实验学校,一堂主题为“礼”的公开课令孩子、老师和家长在“知礼、懂礼、讲礼”的氛围中迎来了新学期。

  这也是宝安近年来坚持传统文化教育、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的一个侧影。据了解,这样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宝安已经坚持了5年。

  近30万学生同上“礼”课

  昨日早上9点,宝安实验学校五楼剧场,开始一堂特殊的公开课,该校的学生与在场的老师、家长、嘉宾以及通过宝安区教育云平台网络直播的近30万宝安区中小学生,共上“开学第一课”。

  这是一堂关于“礼”的课程。宝安实验学校朱瑒老师,从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礼仪片段剪辑入手,从“礼”字的甲骨文、篆书和楷体的字形演变展开课堂,孩子们的兴趣一下被吸引住了。接着,他讲解了孔融让梨、三顾茅庐、程门立雪、负荆请罪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为孩子们讲解“礼”文化的深刻含义,以及个人礼仪形象和国家形象的关系等,课堂上穿插了现代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公益广告。昨日恰逢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课堂的最后,朱瑒老师和上课的学生,用传统的作揖礼一起为现场的老师和同学送上祝福。

  “周恩来总理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曾在宿舍摆放着的大镜旁边又糊了一面纸做的‘镜子’。每天早、中、晚,他总要到这面‘镜子’前照照。原来,这面镜子上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这几句话,周总理给自己加的这面镜子,对自己礼仪的要求,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自律,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昨日的课堂上,朱瑒老师通过典故、公益广告等方式,深入浅出挖掘“礼”蕴涵的意义,从个人礼仪的“小事”、到出国旅游礼仪对国家形象影响的“大事”,指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礼,学习“礼”、学会“礼”、会用“礼”,成为一名懂礼、知礼的新时代公民。“中华民族一直被称作‘礼仪之邦’,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教育当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这一节关于‘礼’的课,让我们和孩子都深受教育。”昨日,一位在场听课的嘉宾陈先生表示。

  据了解,通过该区的教育云平台网络直播,宝安区近30万中小学生同时共享了这个特殊的课堂。

  让孩子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养分

  记者了解到,昨天的“第一课”,事实上其实是宝安近年来坚持传统文化教育、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的“第五课”——从2014年起,宝安把“中华十德”课打造成具有宝安特色的“开学第一课”:“礼”是暨 “孝”、“和”、“忠”、“义”后的第五次“开学第一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足于国家层面的文化重建以及全民的道德重建,其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宝安区中小学德育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营造了和谐的育人氛围,激发了全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

  “中华十德”是指“仁、义、礼、智、信、忠、孝、惠、敏、和”。2014年6月,宝安区国学教育研究会在全区国学教育实验学校组织开展“中华十德”课例开发,并举行《中华十德》课例比赛,进行分组分类评比,再将评比出的优秀课例进行精品打造,面向全区进行宣传和示范交流,逐步将其打造成具有本土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课程。

  结合“开学第一课”,宝安把从中华传统文化汲取的“中华十德”课,面向全区进行视频直播,每次都有三、四十万师生共同分享,通过“小手牵大手”,间接影响30多万家庭、60多万家长,已成为宝安区德育教育一个最有影响力的平台,同时也引起各级媒体强烈关注。

  以中华十德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目前已成新常态,这也成为宝安区“三生教育”浓墨重彩一笔。2013年,宝安区在全区中小学中全面启动了“生存、生活、生命”教育系列活动,编制发放了“三生教育”读本,提高学生生存技能,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内涵,激发学生生活热忱,培养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宝安区是人口、教育大区,正面临着大发展大变革的转型时期,有必要针对师生们存在的心理健康、信仰缺失等问题开出‘药方’,推行‘三生教育’是推进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真、追寻教育理想。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学生价值观及综合素养的重要源泉。”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

  (张路玉 彭欣欣 文/图)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