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非遗项目“送麒麟”进社区展年味

  • 发布时间:2016-02-22 06:29:5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传统民俗表演注入新元素

  “锣鼓一打响仓仓,大家都来到了广场上,欢乐的气氛喜气洋洋,每个人的双手在鼓掌。”元宵节前夕,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送麒麟”第五代传承人徐桂香,带着她的团队来到六合区大厂街道欣乐社区,为小区居民演绎集说唱、戏曲、舞蹈等多种民间艺术表演成分于一身的“送麒麟”,经过创新改良后的传统民俗赢得现场观众一片叫好。

  “送麒麟”唱词以贺年、贺春、赞人、赞物为主,既像诗又像词,还有民谣民歌的质朴感,主唱人徐桂香肩扛麒麟,每唱完一句贺词,随行的其他4位表演者分别手拿锣、鼓、堂锣等乐器随声附和,敲击伴唱,唱完一段,用锣鼓过门。

  据介绍,“送麒麟”又被称为“唱麒麟”,意思是给老百姓拜年送祝福,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徐桂香认为,传统民俗不能永远是古老的表演形式,要加强可看性。于是,传统的“送麒麟”表演结束后,徐桂香增加了一项“麒麟舞”,28人手持小麒麟排成八字,4人舞动两只大麒麟站在一面大鼓上,刚出场便震撼观众。随着明快的音乐节奏,居民不自觉地跟着旋律和群舞拍手,朱先生扛着孩子看得津津有味:“说唱好玩是好玩,就是单调了点,舞蹈带劲多了。”

  虽说观众们叫好不断,徐桂香却担忧这门艺术无法传承下去。“我到现在也没收到徒弟。”她说,“送麒麟”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学,它要求表演者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真心喜欢这门艺术,早年也有十来岁的孩子来学,后来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就都走了。说到这,徐桂香略显心焦,她虽是师父的唯一传人,但仍算不上完全继承衣钵。“比如‘叫蚂蚱’,是用竹片、铜钱做的特殊乐器,我还没来得及学,师父就去世了。”徐桂香觉得,要发扬光大这门古老艺术,就必须要加入时代元素,比如在唱词中增加流行的网络语言,改良服装、道具。

  在传统“送麒麟”的基础上,徐桂香进行了创新,加上舞蹈、戏曲等表演元素,还特别手作小麒麟等道具,用铁丝摆出麒麟造型,周身贴上亮黄色布片,红色流苏作为点缀,增加趣味性。年内,她将把表演范围扩大至南京市区,和扬州等周边城市的文化民俗进行交流。

  本报通讯员 陈颖钊

  本报记者朱晓露 蒋琰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