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繁华有我们一份功劳”
- 发布时间:2016-02-19 08:29:29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范亚旭本报记者张培奇文/图
春节前夕,一场寒潮过后,河南郑州的天空又泛起微微薄雾。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建筑工地上,桩基施工、土方挖运工程刚完成,主体施工方已进场开始作业,工人们正在快速推进破桩、垫层、防水等工作。“这几天不冷了,为了抓紧赶工期,今年过年回不去家了。”来自重庆的农民工王耀祥说。
去年3月,河南省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合作共建协议签署,对于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项目,河南省政府丝毫不敢懈怠。“工程推进环环相扣,为了保证主体工程今年9月份能够如期完工,即使春节期间工地也不停工。”医院项目办主任任令飞介绍。
在工地上,塔吊林立,工人们各自忙着手中的活,在这里没有春节到来前的“味道”,只有轰鸣的机器声与工人们干活时舞动的身影。“我们外出打工,说白点就是为了多挣几个钱,一家老小还要等着吃饭呢。”40多岁的农民工于洋军说的很实在,只要给的钱多点,过年不回家也可以接受。
承建项目三标段的中建六局项目经理李长新今年春节期间已经确定了留在岗位上继续工作。去年由于公司的项目问题,原本打算回家过年的他只好把计划取消与工人们一起在工地上过年。“为了工作,也为了能把全国顶尖的心血管病医院引过来,作为施工方感到荣幸,即使今年春节还不能回家过年,家人也都能够理解自己。”李长新说。
今年50岁的李长运,干建筑工作已经有10多年,他一直干的是砼工,目前已成为了砼工里的老师傅。按照老李的说法,在家也就是一年种个三五亩地,收入远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挣得多。如今老李每月能拿到8000多元工资,但他对建筑行业却产生了担忧,“建筑工地上早已看不到20多岁的工人了,由于建筑工人的工作又累、又脏,‘80、90后’的年轻人都不愿干,再等10年我们‘60、70后’干不动了就不知道谁还去干。”
由于对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以前靠种地营生的农民工丁勇彦,自从7年前家里的几亩地被征走后就加入了“建筑大军”。“没有经济头脑做不了生意,又不能一直闲着,当个建筑工人也不错,为社会建设增砖添瓦,看着城市的繁华,也有我们一份功劳。”采访中丁勇彦很健谈,但也说出了建筑工人的真谛。
城市化进程中,工地上的农民工对整个城市的建设发展所起的作用无可置疑。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畅通了起来,在学校和医院里、居民楼和商场中、道路和高架桥上……都洒下了他们的汗水。对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项目的建设,任令飞说,项目不仅推动了国家优质心血管病医疗资源的下沉和流动,造福基层群众,还能够把最先进的心血管医疗技术引入辐射到整个华中地区。
对于从四川跑到河南工地上打工的李开林,今年他却为能够一直跟着中建六局而高兴。“打工期间北上广都去过,盖过的房子也数不清了,现在跟对了老板,工钱到月就发,挣钱比较靠谱。公司还告诉我们年前回不了家的,年后元宵节时一定放假,让回去看看家人。”40多岁的李开林说着和工友们一起继续干起了活。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