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图文:黄陂草莓,为何浙江人种?

  • 发布时间:2016-02-04 16:29:27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湖北日报讯 图为:浙江莓农在大棚里劳作。(记者 胡琼瑶 摄)

  记者 胡祥修 胡琼瑶

  武汉黄陂,我省最大的草莓产区,种植面积达1.1万亩,居全国第六位,高峰时日上市量百吨,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但黄陂种植草莓的主力军,不是本地人,是来自浙江省建德市的农民。

  黄陂区建德草莓种植专业协会会长叶祖辛说,在黄陂的浙江建德农民有800多人,在整个湖北,种草莓的浙江农民有2000多人。

  武汉木兰金秋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晋向记者介绍,浙江人来湖北种草莓有20年历史了,他们从业人员多,种出的草莓品质好。

  湖北土地上的草莓,为何是浙江人在种?

  不远千里找土地

  草莓换来车子房子

  1月24日,零下4℃,寒意浓浓。

  黄陂区浙商工业园农业基地,标准化草莓大棚整齐排列。赖松刚夫妻正在自家大棚里装运草莓,一颗颗草莓娇艳欲滴。这一批货,被武汉一家批发市场早早下了订单,每公斤30元上门收购。“今年8亩草莓大棚毛利可达20万元。”赖松刚老家在建德市下崖镇,19年前夫妻俩来湖北,算是最早一批来湖北的浙江莓农。那时候,湖北草莓产业一片空白。

  建德是我国最早人工栽培草莓的地方之一。建德人到外省种草莓,一是因为本地人多地少,二是草莓不易保存,一般适宜就近销售。

  赖松刚家中只有几分地,难以发展,夫妻二人就来到武汉郊区,租土地种草莓。

  凭着过硬的技术,赖松刚的草莓总能独占鳌头。出了名,不少企业和基地都邀请他去讲课。

  小小草莓,换来了车子房子票子。赖松刚花十几万元买了小车,还花60余万元在老家镇上建起了小楼房。

  40岁的张华明以前在浙江老家摆摊卖水果,6年前来到武汉阳逻种草莓,如今被誉为阳逻“草莓种植王”,在阳逻花40多万元买了房。

  据了解,种草莓的“浙江建德军团”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

  莓农在外创业

  “娘家”后台给力

  去年7月,建德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率专家团队来到黄陂,为建德莓农授课。

  建德农民种植的草莓品质好、卖价高,“娘家”建德市政府功不可没。早在十多年前,建德市成立了草莓发展办公室与草莓产业协会,不仅抓本地草莓产业发展,还帮扶分散在外地的建德莓农。

  送技术。建德市草莓办与草莓协会每年在湖北办1次以上培训班。湖北的建德莓农,能够第一时间学到家乡的先进技术。

  送资金。建德市农业商业银行拿出1000万元信用额度,为在湖北的建德莓农提供信用贷款。

  送保障。建德市设立有300万元草莓产业风险基金,补助在外创业莓农因意外灾害造成的损失。去年,武汉新洲的一个建德莓农因失火损失惨重,他很快拿到了家乡送来的2万元救济款。

  浙江莓农在外创业能得到家乡扶持关爱,让黄陂本地的农民很羡慕。

  浙江莓农在外地,紧紧抱团。熟人带熟人,扎堆种植,相互之间传技术、通信息,销售上不搞恶意竞争。

  黄陂的浙江莓农还成立了自己的专业协会。协会会长叶祖辛今年53岁,在武汉种植草莓10多年,他之前是建德市某行政机关的公务员。

  叶祖辛说,协会在黄陂成立,但服务对象包括所有湖北、浙江籍莓农。服务内容有新技术推广、土壤改良、销售、金融贷款等。

  有了协会,就可共享信息与技术。“我在武汉,可以随时知道全国各地的草莓种植信息,以及销售价格。”叶祖辛表示。

  种草莓6年不回家

  吃苦精神令人叹服

  20年过去了,湖北草莓业为何还是浙江人的天下,是不是他们有秘不示人的种植诀窍?

  江晋认为,浙江人种草莓比湖北人强,产业上的先发优势是一个因素,家乡政府的扶持是一个因素,但这些并不是决定性的,吃苦精神才是浙江莓农胜出的关键。

  把钢架和帆布拼装起来,就是一个家。一年到头,建德莓农吃住在田头,与大棚为伴。育苗、施肥、除草、采摘,凌晨四五点就起床,晚上忙到七八点。

  张雪林今年65岁,来自建德市乾潭镇。13年前,他和老伴来到湖北种草莓。他告诉记者,开头6年,他们没有回过老家,因为没赚到钱,不好意思回去。13年坚持下来,张雪林买了小车,在老家买了新房,还带动儿子女婿来湖北种草莓。

  当初,赖松刚夫妻俩把5岁的儿子丢在老家,来湖北闯荡。19年来,从没回过老家过年,因为春节是莓农最忙的时候。赖松刚妻子说,今年春节他们也不回去,读大学的儿子放寒假后来湖北陪他们。

  黄陂区农业局农艺师高峰认为,种植业有科技含量,但并不是普通人掌握不了的高科技,主要是浙江农民勤劳执着。

  38岁的李勇弟是黄陂人,22岁时,他看到浙江人在黄陂种草莓,便悄悄跟着学,坚持下来,成为黄陂数一数二的草莓种植大户。李勇弟坦言:“浙江人的吃苦精神,我们不得不服。”

  李勇弟说,种草莓不是每年都能赚钱,本地农民试种草莓没赚到钱就放弃了,不像浙江莓农,亏本了也坚持种下去。本地农民不愿投身草莓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得不到政策扶持。

  湖北省农科院草莓专家顾玉成认为,目前湖北农民种植水平与浙江农民有一定差距。浙江农民精耕细作,湖北农民精细不够,喜欢种“懒田”,而草莓是“贵族水果”,精细管理是核心。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