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想当个时传祥
- 发布时间:2016-02-03 04:07:20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人物小传
张喜忠是河南新乡人,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队长。1978年入伍,1981年入党,1984年复员回乡务农,1987年12月进京务工。近30年来,他始终坚持“离家不离岗、离乡不离党”,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务工地和家乡人民作出应有贡献。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北京市劳模”“全国优秀社区志愿者标兵”“2014北京榜样”等称号。
李贞荣大妈家下水道又堵塞了,这位住在北京西八里庄街道彰化村的老人打电话向街道求助,末了还习惯性地叮嘱一句:“一定得叫老兵来啊!”
老兵是一个人,叫张喜忠;老兵也是个团队,专门从事疏通下水道、抽取各种污水秽物的工作,这个清掏队的全称是“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张喜忠是服务中心的创立者。生活中,北京市西山脚下田村街道一带的群众都喜欢用“老兵”来称呼他们。
“清洁淘粪有那么大的供需差距,正说明这是干事立业的机会啊。”
1月19日,北京正值寒冬。约张喜忠采访,电话那头传来一口不太容易听懂的河南话。不过,《经济日报》记者马上就感受到了来自老兵的温暖,“我这地址不太好找,天气又冷,你快到了告诉我,我出去接您”。
走进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外田村社区的一处厂院,沿着水泥路穿过一大片种植大棚基地,深处一间不起眼的石棉瓦平房,就是张喜忠的办公地点——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这里也是张喜忠的住所。做保洁10多年来,张喜忠和妻子一直居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如今添了小孙子,家里更挤了,但老兵乐在其中。
“田村是我当年当兵的地方,如今工作居住也在这,有感情啊。”扎根北京近30年,张喜忠早把北京当成了第二故乡。
1978年至1984年,张喜忠在北京卫戍区警卫一师服兵役。退伍后,他搞过建筑,修过马路,捡过破烂,承包过蔬菜大棚,后来由于自己承包的菜地被征用建设奥运场馆,才转而与保洁结缘。
“我文化水平不高,没什么专长。腾出菜地后,不知道该干什么,很迷茫,只能天天跑劳动力市场找活干。”张喜忠说。
当时,有人告诉张喜忠,城市保洁服务的缺口很大。张喜忠动心了,但很多亲戚朋友表示反对——保洁服务,说白了就是通下水道,淘大粪,好说不好听呀!
不过,倔强的老张没有因为亲人的反对而退缩,反而找到了当年在部队接受急难险重任务时的那种激情。“当过兵的人,最大的优势就是不怕苦、不怕累。当年人家时传祥能背着那么沉重的粪桶做好淘粪工,现在条件这么好,我为什么就不能干好淘粪工作?清洁淘粪有那么大的供需差距,正说明这是干事立业的机会啊。”
喜欢身着迷彩服的张喜忠,对军营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说,6年的军旅生活中,自己立过功,入了党,很多优秀品质都是在部队养成的。退伍后,这些品质不能丢了。
“走,我带你看看我的装备去。”说着,老张带着记者来到院子里,指着一台已经报废的蓝色货车说,“这就是我当年用全部家当买的二手污水抽运车,我的淘粪生涯就是从这辆货车开始的”。
2000年,张喜忠成立了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创业之初,张喜忠和媳妇定下“工作准则”:不管条件多艰苦,不管情况多复杂,不管工作多脏多累,有活就接,接了就干好。
一次,他到社区联系业务时,遇到了东营房社区的李书记。李书记告诉他,社区的一个厕所需要清淘,老张一听特别高兴,可他来到厕所一看,却傻眼了。原来这是个旱厕所,机车抽不动,只能靠人挖。他放下车子,卷起衣袖裤管,跳进粪坑一铁锨一铁锨地挖起来……剩下一些不好下铁锨的地方,他就用手一点一点地淘。
整整干了两天,张喜忠才把这个厕所清理干净。打那以后,李书记就把社区清淘厕所的活全都交给他来做,还把他推荐给其他社区和单位。
因为老张从不挑活,而且活儿干得好,业务慢慢多起来。靠着一股实诚劲,张喜忠从最初的一个人,干到了如今由55名员工组成的保洁队伍,拥有了5辆环卫抽吸车、1辆应急排水作业车、2辆高压清洗管道车及化粪池清淘的专业设施。
“过去是人找活,现在是活找人。既然人家信任咱,咱们就得拿出专业水准。”老张爬上一台新买的作业车,自豪地对记者说:“这辆车集清扫、洒水、清粪、消防、疏通管道等功能于一身,比起专业的消防车来也毫不逊色!”
“能进中南海去搞清洁,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正聊着,老张的手机响了。东营房社区居民张红老人来电话,说是下水道又堵了。挂掉电话,张喜忠立即跨上摩托车直奔社区。因为很多居民住在胡同里,有时疏通淘粪车开不进去,张喜忠特意买了这辆摩托车,疏通设备就常年挂在车上。
来到张红家,打开下水道盖子,一股恶臭味儿顿时冒上来。张喜忠探身将疏通簧伸进下水道,忙活了20多分钟,疏通簧被拽上来时,上面挂了好多头发。完了再倒一盆水进去,管道果然通了。
干完活,张喜忠并没有开价要钱,而是拿过抹布,一边跟大妈聊家常,一边细细擦了一遍厨房的地面。
这10几年里,这个老兵的身影频繁出现于田村路街道28个社区和八里庄街道的300多户居民家中,他们都是社区里的困难群体,有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军烈属、困难居民等。张喜忠随叫随到,却从未收过钱。粗粗算下来,10多年间,张喜忠免费疏通管道3000多次,没有收的这笔钱接近100万元。
无论看相貌还是听说话,张喜忠都很平凡,但他的团队员工都认为他极不平凡。不仅因为他10几年如一日地坚持为困难群体免费服务,还因为他居然把淘粪这个不起眼的工作干进了中南海。
张喜忠自己对此也很自豪。这会儿,他从书柜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档案袋,向记者展示了这些年来珍藏的一张张劳务合同。记者看到,从本世纪初的几年到今年初,老兵保洁服务中心的上百份管道疏通、化粪池清淘业务合同中,除了一些街道社区的,还有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武警总部、三军仪仗队等机关事业单位的。
回想起自己首次承担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综合办公楼化粪池清淘和管道疏通业务时的场景,张喜忠仍难掩内心激动。“那一刻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认可。能进中南海去搞清洁,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对我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誉。当然了,压力也大,所以,每次去中南海执行任务,我都亲自带队,力求做到完美。”张喜忠说着话,眼睛里闪着光。
谈话间,记者侧头看到老张在墙上贴的服务守则:“发扬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精神,宁愿一人脏、换来百家净。”看着这个守则,老张严肃起来。他告诉记者,“在常人看来,这只是一句口号,但在我张喜忠看来,这就是不得违反的军令,时传祥是我最佩服、最尊敬的人”。
2003年春,北京爆发非典,大街小巷谈“非”色变,平日里喧闹的街道冷清了不少。当年4月20日,田村社区一个家属院的下水道严重堵塞,化粪池的污水四溢,当时田村街道联系张喜忠,请求保洁中心给予清理。
“接到电话,我开始也犹豫。谁都知道,粪便是非典病毒的重要传染源。但是,我自己名片后面印的是‘24小时服务,随叫随到’的承诺啊。我就跟工人说,咱们对客户承诺了随叫随到,就应该说到做到。钱,咱们可以不要,但咱们的声誉不能不要。我是党员,我必须去!”张喜忠说这话时有些激动。
张喜忠也要求员工们以时传祥为楷模。每招一批员工,张喜忠都要组织他们到时传祥博物馆参观。老兵保洁服务中心有个服务守则,要求员工忠于环卫事业,树立老兵形象,发扬全国劳模淘粪工时传祥精神。“别人认为淘粪工是脏的,但我们心灵是美的。我们做淘粪工的,就是首都的美容师。”张喜忠说。
“看不起淘粪的,才丢脸!工作没有高低贵贱,我淘粪,我骄傲!”
采访要结束了,见天已大黑,老张坚持要记者留下吃晚饭,他的老伴也已经准备好碗筷。这天晚上,老张一家人吃的是炒豆角和炒花生米,主食是从老家河南新乡带回来的小米熬的粥和发面饼。因为记者留下来了,张喜忠特意嘱咐老伴炒了一个木须肉。
说到老家河南,张喜忠话多了起来。最让他难忘的,是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在接见他时说的话:“老张,您不能光在北京做慈善,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到河南为孤寡老人服务。”老张答应了。2013年,他在郑州开了分公司。不仅如此,张喜忠还在河南老家投资兴建了玉米秸秆青储池和养牛、养猪场。每逢麦收,他都回乡租赁各种机械,为困难群体及顾不上回家的农民工免费服务。
兴许是在自己家的缘故,老张把自己的“老底儿”都告诉了记者:“我告诉你,如今,河南分公司的业务不用我太操心了,因为我把儿子张建新也拉下水啦。”
能说服儿子放弃搞软件开发,来帮“老兵”做淘粪工作,可能是张喜忠这辈子干的最自豪的一件事。“刚开始他可犟呢,不想回来,嫌一个大学毕业生去淘粪丢人。我对他说,淘粪不丢脸,我淘粪淘到中南海,淘到军委办公楼,做的是正经营生,丢什么脸?看不起淘粪的,才丢脸!工作没有高低贵贱,我淘粪,我骄傲!”如今,儿子在郑州已经能独当一面。
儿子的加入让张喜忠有了更大的干劲。在打拼出一片天地后,张喜忠走上了奉献社会、回报家乡的道路。他找到社区党委,主动提出组建“学雷锋爱心团队”,主动要求参加各级组织的环保和环境整治等公益活动,公司内部把每周六定为学习雷锋日,常年坚持开展义务服务活动。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张喜忠带领“老兵”第一时间赶赴四川,成为首批进入灾区前线的外地志愿者。凭着坚贞不屈和忠诚顽强的老兵精神,张喜忠与解放军官兵一起,抢救出6名群众。回到北京后,张喜忠却因过度劳累,在部队卫生队里住了20天院。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有更好的工作你去不去?我会肯定地说,不去!”告别时,张喜忠拉着记者的手动情地说,“因为我爱上了淘粪这个工作,即便我老了,干不动了,我还可以动员子孙后代继续我这份事业,发扬时传祥的精神,一直干下去!”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