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以开放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

  • 发布时间:2016-01-28 22:30:53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王晓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突破国内资源有限的瓶颈,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业内人士指出,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机构成,创新对外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倒逼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月27日,《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即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文件明确指出,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背景下,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

  适应国内外需求变化

  文件提出,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就要统筹农产品进出口,加快形成农业对外贸易与国内农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体系,实现补充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保护国内产业和农民利益的有机统一。“国内土地资源保护力度加大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使得农业对外合作的必要性日渐凸显。而适应国内国外需求的变化,就不仅要关注国内的‘三农’问题,还要考虑国际市场的影响,这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内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同全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孙同全认为,国内农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人多地少,因此,加强农业对外合作的关键在于,我国在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同时也要解决国内农产品供给的问题,实现农业对外合作互利共赢。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胡冰川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农业对外合作这些年一直在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从而形成倒逼机制,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

  文件还指出,将统筹制定和实施农业对外合作规划,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投资、贸易、科技、动植物检疫合作。对此,胡冰川表示,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农业发展存在代际差异,虽然我国农产品价格竞争力较弱,但我国的技术优势明显,发展农业投资和提供种植技术及加工技术援助,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关键在于提高效率

  就未来如何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胡冰川认为,关键在于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机构成,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未来还是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行‘价补分离’,把风险决策权交给农民,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赵玉敏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人均占有土地、水资源少是制约我国农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要有全球视角。“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很强,与一些国家资源条件好等形成有益补充,这也为双方互利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赵玉敏还认为,根据国际上的经验,让一些大型企业参与到农业发展中,把工业化的运作方式运用到农业中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比如联想、恒大近些年积极投身农业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率,还能增强抗风险、与市场对接以及采用新技术的能力。”

  另外,在对外合作模式的创新方面一号文件也给出了方向,即加大对农产品出口支持力度,巩固农产品出口传统优势,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扩大特色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优化国内农业结构,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支持我国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贸易等环节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

  孙同全认为,未来农业对外合作模式的创新重点应围绕农业对外投资、贸易和援助等三大方面进行。“这三种方式是相互关联的,我们要将这三种方式运用好,最大化加强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孙同全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